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7年6月17日 (六) 14:18西北组04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古老的吹孔气鸣乐器。因多用陶土烧制,又称陶埙。近代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无音孔埙和1音孔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1音孔埙,山西万荣县、甘肃玉门火烧沟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2音孔埙和3音孔埙,经考古测定,均为距今6700~7000年前的产物。其中,山西万荣县荆村出土的2音孔(除吹孔外)埙,能发出e2、b2 、d3三个音。河南辉县琉璃阁殷代墓葬出土的埙,已发展至5个音孔,可吹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和部分半音。此外,在河南郑州铭功路、二里冈商代遗址中,也有埙的发现。这些埙均为陶制,有橄榄形、圆形、椭圆形、鱼形、平底卵形多种。后世埙的质料有陶、石、骨、玉、象牙多种,陶制品最常见。

  在周代的乐器八音分类中,埙被列为土类乐器。进入宫廷后,埙常与箎合奏。汉代出现6音孔埙。盛唐时期,乐器品种繁多,性能也比较优越,音域窄、音量小的埙便渐渐不被重视。近代,埙多用于与琴的合奏。

  20世纪80年代,音乐工作者对埙进行了改革,扩展内膛,将音孔增至10个,扩大了埙的音量和音域,并使之半音齐全,转调方便。


拼音:xūn 部首:土 总笔画:10 部外笔画:7 结构:左右 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ㄒㄩㄣ 造字法:形声字 输入法:〔王码〕FKMY 输入法:〔万能〕FKMY 倉頡:GRBO 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

埙 xūn

  • 一种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

《康熙字典》释义

  【丑集中】【土字部】

  【集韻】同壎。

首字为“埙”的词语

  埙箎  埙篪


首字为“埙”的成语


  埙篪相和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