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7年3月30日 (四) 10:26数据库组02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拼音:lǐ 部首:礻 总笔画:5 部外笔画:1 结构:左右 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ㄌㄧˇ 造字法:“禮”为会意兼形声字 输入法:〔王码〕PYNN 输入法:〔万能〕PYNN 倉頡:IFU 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
”字书法
作者:王羲之
”字书法
作者:怀素
”字书法
作者:孙过庭

礼() lǐ

  1. <本义> 举行仪礼,祭神求福:礼神(祭神)丨礼祠(以礼祭祀)丨礼诵(礼佛诵经)丨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2. 社会生活中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礼仪丨婚礼丨丧礼丨典礼丨礼装丨礼衣丨礼服。
  3. 表示敬意;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丨礼待(以礼相待)丨礼陈(以礼陈说)丨礼新(礼待新来者)丨讲礼貌丨礼赞丨礼尚往来。
  4. 表示敬意或祝贺的赠品:礼物丨礼金丨厚礼丨寿礼丨送礼丨财礼丨彩礼丨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丨献礼。
  5. 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礼法丨礼典(礼法)丨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丨礼则丨礼制丨礼教(jiào)丨礼治丨克己复礼。【百科】 ,中国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奴隶主贵族及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奴隶社会的礼已逐渐废除。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封建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6. 礼节:军礼(军人的礼节)丨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
  7. 礼拜,顶礼膜拜:礼揖(行礼作揖)。
  8. 厚待;以礼相待:礼遇丨礼异(特殊礼遇)。
  9.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
  10. 姓。

《康熙字典》释义

  【午集下】【示字部】

  【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   (禮)〔古文〕礼𠃞𤔑【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蠡。【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又姓。【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说文解字》释义

  【卷一】【示部】 编号:12   禮,[靈啓切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   古文禮。

首字为“礼”的词语

  礼拜  礼记  礼节  礼貌  礼让  礼仪  礼赞


首字为“礼”的成语


  礼崩乐坏  礼不亲授  礼多人不怪  礼废乐崩  礼坏乐崩  礼坏乐缺  礼轻人意重  礼让为国

  礼奢宁俭  礼士亲贤  礼顺人情  礼为情貌  礼无不答  礼先一饭  礼先壹饭  礼贤远佞

  礼乐刑政  礼之用,和为贵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