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观加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观加(1937- ),中国当代画家。1937年11月出生于长江崇明岛,祖籍山东济阳。1960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百秦宣夫黄显之杨建侯等教授及祝嘉亚明程十发等先生。1978年秋开始从事专业书画创作与研究。曾任镇江中国画院副院长、院长20年。

  曾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及日、德、加、瑞士等国家举办个展17回。出版有个人画集8种,发表论文30多篇。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馆及安徽、广东、浙江等省博物馆收藏,并被德国曼海姆美术馆、韩国大原大学等国际艺术机构收藏。

  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协及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退休后移居北京。  

  丁观加在水墨画坛驰骋已逾半个世纪,经过长期的研习和探索,他在山水画领域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画风平实中见功力,温和中露真情,写景中含诗意,兼有南方的秀美和北方的劲健,格调纯正,雅俗共赏。

  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的丁观加,读书时代就打下了良好的西画写实造型基础、获得了空间表现和色彩学的较强能力,又多次出国考察,更是他深感有必要从文人水墨画的局限中走出来,在画水中发挥光线色彩之美。因此,他画水的作品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色,一是借鉴西法创造了直接画水的技巧,成功地描写江水与湖水的情态和风韵,表现了早中晚、日月下以至于阴天下的水光,描绘了水面光的闪动与荡漾、色的丰富与灿烂。二是既以传统笔触的干与湿、浓与淡的对比表现水面的反光,又以积墨、积色、泼墨、泼色、破墨、破色的结合描绘水面的风波与波光的闪耀。

  丁观加几十年来在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来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不断求新求变。从江南山水的婉约细腻到巍巍山林的大气磅礴,他的绘画着力描绘出造化的无限变化。丁观加忠于自然而不复制自然,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色呈现出了多种神韵和万千气象。其作品的色彩强烈浓重,强调画面暗部的细微描绘,在处理逆光、天空、水影等方面成就突出,颇具现代意味,自然清新,朝气蓬勃。

  丁观加是按照“中西融合”这条道路在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他所理解的山水画的中国文化内涵,是根源于中和、通融哲学观的天人合一与仁爱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反映在绘画中则是笔墨、形与色彩、章法等语言传达的真实感情。正是他许多作品中耐人寻味的、真切的情与意,征服了不少国内外爱好艺术的观众,也得到业内行家的好评。

年表

  • 1954-1955年 初中毕业。报考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五年制美术专业并被录取。
  • 1955-1960年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受业于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百、黄显之、秦宣夫、杨建侯、亚明等教授。
  • 1960年7月,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分配到南艺附中国画教研组任教,教国画白描课。曾随李直先生在南京博物院临摹明清肖像画。
  • 1962年,重新分配至镇江地区武进县的江苏省常州师范学校。
  • 1965年4月调离江苏省常州师范学校,到镇江地区文教处报到,分配到“镇江地区阶级教育展览会”工作。
  • 1977年代表镇江市文化系统参加市知青办公室下乡三个月调查下放的知青情况。
  • 1980年创作《云岺——新四军司令部旧址》、《罗霄烟云》等一批作品。
  • 1984年5月9日,参加在合肥市举办的 “安徽省纪念渐江大师逝世320周年大会暨黄山画派学术讨论会”。
  • 1990年10月15日,开始任镇江中国画院院长。
  • 2003年12月29日,赴安徽省歙县谭度村拜谒黄宾虹先生故居。在留言薄上题: “山水巨匠,一代宗师。”
  • 2006年11月8日,参加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秦宣夫先生百年诞辰油画展》并参加座谈会。
  • 2012年9月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墨彩心意——丁观加画展》。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