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合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辖区最东南边沿,地处秦渭两区交界处,东连北杜镇的南朱刘村,南接赵家村,北靠西刘村,西与贾村连畔种地。三合村最早是由贾村、苏家坡和孔家窑三个小村聚居而成,人们俗称“散货村”,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命名为“三合村”。

  据说在清末明初,黄河泛滥成灾,战争不断,加上旱灾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黄河沿岸老百姓四散逃难;多见难民推车挑担、扶老携幼、千里跋涉、饥寒交迫,逃到陕西的有很多山东、安徽、四川等地的难民,只有河南的难民逃难多半是家产一担挑,人称“河南担”。

  淳朴忠厚的陕西人出于同情,收留了黄河两岸的灾民逃难者,给馍给饭,积福行善。有收留、有定居;要生活,必打工。为生存,这些难民给当地大户拉长工,打短工;妇女给纺棉织布;中老年人给大户人家程一敬家看守祖坟。这些人年深久远即成为在当地繁衍生息的“贾村坟人”。解放后,这些人都成了贾村、苏家坡、孔家窑人。有人对三合村人做过粗略统计,有以下总结:“九省十八县,不算河南担”。从此,这些多年逃难的外省灾民成了陕西人。解放后,这些“陕西人”同样赶上国家土地改革政策,耕者有其田,分到地分到房,分到庄基土窑洞,真正安居乐业。这些以前的难民成了三合村的主人。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支持下,在村两委会的带领和广大村民的积极努力下,三合村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大大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摆脱以前低洼潮湿的土窑洞,迁居到高处的新平房。村上街道建成水泥面硬化路,两旁绿树成阴,花草满园,道路四通八达。村南400米的福银高速公路也成为该村一道现代化交通的亮丽风景。特别对以前的“散货村”原居的低洼潮湿的土窑洞地带头实行填土改良成为良田耕地,扩大耕地,增产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三合村农业以粮棉种植、果品栽植为主要产业,以瓜类、薯类及蔬菜种植增加村民收入。除此之外,三合村人还大力发展养殖业。

  如今,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三合村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步伐,继续搞好农业生产发展,抓好种植业、养殖业,提高村民收入,使三合村人逐步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