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上杭县

添加23,023字节2023年1月28日 (六) 12:33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三级导航|0级=[[中华人民共和国]]|1级=[[福建省]]|2级=[[龙岩市]]|3级='''上杭县'''}}[[文件:90729.jpg|right|thumb|280px|古田会议会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文件:90729.jpg|right|thumb|300px|古田会议会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文件:90728.jpg|right|thumb|280px|古田红四军司令部旧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文件:90728.jpg|right|thumb|300px|古田红四军司令部旧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文件:90726.jpg|right|thumb|280px|五龙民俗广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文件:90726.jpg|right|thumb|300px|五龙民俗广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上杭县'''(汉语拼音:Shàng Háng Xiàn),[[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46′-25°28′,东经116°16′-116°57′。总面积2879.0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2009年),通行闽西客方言上杭话。全县辖11个镇、11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  上杭县是著名的中央苏区,古田会议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杭县'''([[汉语拼音]]:<span style="color:#FF00FF;">Shàng háng xiàn</span>),[[中国]][[福建省]][[龙岩市]]辖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46′-25°28′,东经116°16′-116°57′。总面积2879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2009年),通行闽西客方言上杭话。全县辖11个镇、11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素有诗画之乡、山歌之乡、木偶之乡、将军之乡、建筑之乡、体育之乡的美称。  地处汀江中游,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汀江和旧县河、黄潭河2大支流流贯境内。年均气温19.8℃,年降水量1537.2毫米。205、319国道纵贯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田会议会址,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古迹有明代王守仁手书《时雨记》碑刻、清代仿宋重修的孔庙、清代宗祠建筑“李氏大宗祠”。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旧址、中共闽西一大会址蛟洋文昌阁、毛泽东旧居临江楼、才溪乡调查会址、才溪光荣亭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处[[汀江]]中游,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汀江和旧县河、黄潭河2大支流流贯境内。年均气温19.8℃,年降水量1537.2毫米。205、319国道纵贯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田会议会址]],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古迹有明代[[王守仁]]手书《时雨记》碑刻、清代仿宋重修的孔庙、清代宗祠建筑“李氏大宗祠”。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旧址、中共闽西一大会址蛟洋文昌阁、毛泽东旧居临江楼、才溪乡调查会址、才溪光荣亭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邮编:366300 代码:350823 区号:0597  上杭迄今已越千年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上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著名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即“古田会议”在上杭县古田召开。[[毛泽东]]在上杭县才溪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才溪是当年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素有“九军十八师”、“将军之乡”的美誉。当年,上杭共有1.27万人参加革命队伍,有9000多人为国捐躯。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上杭籍将军有27人,居全国第四位,是全省将军最多的县份(占全省三分之一)。   上杭的建筑业历史悠久,建筑技艺早在明清时代就已声名远扬。改革开放以来,上杭建筑业通过大力开拓本省厦门、福州、龙岩和广东、四川、新疆、上海、北京、江西、江苏、浙江等县外、省外市场,建筑从业人员6万余人,施工网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建设了一大批广获好评的建筑精品和优质工程,如深圳“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的给排水工程、全国第一家海水淡化工程以及南方制药厂厂房等。建筑业成为上杭重要的支柱产业,2006年3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建筑之乡”荣誉称号。 *邮编:366300 代码:350823 区号:0597  唐大历四年(769年),划出龙岩的湖雷下堡(今永定县下湖雷)置上杭场。宋淳化五年(994年)升场为县,仍沿用场名,称上杭县。直至元、明、清三代均隶属汀州,民国时先后隶第六、第七督察专员公署。新中国成立后,上杭县先后隶属龙岩专区、龙岩地区、龙岩市。  南阳镇黄坑村,古田镇下洋村、西山村,蓝溪镇梅永村,稔田镇罗田村等处先后出土的石薸、石刀、石、石矛等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约前2800年—前2200年),上杭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新石器时代,《禹贡》为扬州之域。夏、商(约前2100年以前)属扬州域。周(约前2100年—前476年)属扬州之七闽地。春秋战国(前475年—前222年)为扬州之越国。秦(前221年—前206年)属闽中郡。汉(前206年—220年)属闽越国。东汉属会稽南部都尉,为冶县地。三国(220年—280年)属吴国之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年)为晋安郡之新罗县(包括今龙岩市及宁化、清流、明溪等地)。南北朝梁天监九年(510年)县境属南安郡之新罗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县境仍属新罗县,归泉州(今福州)管辖。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开福、抚两州山洞置汀州。以长汀溪之名称汀州,领新罗、长汀(在县治北旧州),黄连3县,于晋属新罗县之新罗设州治,于长汀村(今临城镇九州村)置长汀县治,县境为新罗、长汀两县辖地。天宝元年(742年)改汀州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汀州。大历四年(769年)徙汀州于长汀县之白石村(今长汀县治),析龙岩县湖雷下堡(今永定县下湖雷)置上杭场。大历十二年(777年)割龙岩隶漳州,上杭场仍隶属汀州。五代南唐保大三年(945年)闽地入南唐。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地入宋,隶福建路属汀州。宋淳化五年(994年)升场为县,刈长汀南境给上杭,县治在秇梓堡,仍隶福建路属汀州管辖。宋至道二年(996年)县治徙鳖沙(今白砂镇碧沙村)。咸平二年(999年)徙语口市(今旧县乡全坊)。天圣五年(1027年)徙钟寮场(今才溪镇荣石村)。乾道四年(1168年)县治设来苏里郭坊(今临江镇),至今已有800多年未再迁徙。  县治初设于秇梓堡(今永定县高陂镇北山),曾先后迁至鳖沙(今白砂镇碧沙坑)、语口市(今旧县乡全坊渡口)、钟寮(今才溪镇荣石村),最后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迁至郭坊(今临江镇),一直至今。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汀州入元。十五年(1278年),升汀州为路,隶福建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汀州入明,改为汀州府,上杭属福建布政使司汀州府(《汀州府志》)。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析县所辖胜运二图、溪南五图、太平、金丰、丰田各四图置永定县。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年)福建入清,上杭隶福建行中书省汀州府直至清末。民国2年(1913年)废除府州制,隶福建省西路道(翌年改漳汀道)。民国15年废路道制,上杭县直隶福建省。民国22年12月,上杭属龙漳(后改龙汀)省管辖。民国23年(1934年)隶属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4年(1935年),县隶第六行政督察专员专署。民国29年(1940年)上杭重新划归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29年~1933年,属中央苏区,县境大部地区直隶于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管辖。  1949年8月27日,上杭全境解放。9月17日,上杭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隶属福建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1月,县人民民主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4月,隶属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隶属龙岩专区专员公署。1951年11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10月25日,县成立革命委员会,隶属龙岩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7月,隶属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18日,隶属龙岩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9月,恢复县人民政府。1997年5月,隶属龙岩市。  据史籍记载,上杭早在明初就开始植梅,并且“邑中梅树各乡皆有”。其品种主要有腊梅与石梅等等,皆属蔷薇科类的落叶乔木。它的叶子呈阔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叶柄顶端有二腺体;芽为落叶果树中萌芽最早的一种;花则单性或两朵齐出,并先于叶开放,多为白色与淡红色,气味清香。其果实——腊梅则球形,直径约3厘米左右,一侧有一浅槽,皮成熟时呈黄色,肉厚而味酸;石梅亦球状,但稍小,表皮呈“朱砂红”,肉薄、粒大、味道酸中含苦,但产量高。梅干加工季节,在五六月间梅子成熟之时。具体制法,《上杭县志》(民国27年)描述极详:“齐民要术有作白梅、乌梅法,杭则取梅浸以盐晒干后锥碎之,贮以瓮,曰白梅。又采其实去核留肉或并核捣烂,拌以黄糖,曰梅酱。又将生梅以火焙干使成黑色曰乌梅,亦曰福梅,远售潮汕颇多。又以蜜渍青梅曰蜜梅,渍甘草曰甘草梅,味皆佳。有一种曰甜梅子,甜、香、甘、脆,为南蛇渡一带所特制。是皆用青梅者也。”  乌梅还是一种传统药材,含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多种成份,具有“下气除热、止泻、解渴、杀虫、镇呕”诸功效,可治痢疾,胃肠炎、蛔虫病等。加糖煮制的酸梅汤,在明朝就已成为宫廷御用饮料。据现代医学实验证明,乌梅还对百日咳,大肠杆菌等近二十种杆菌有抑制作用。将青梅浸泡于高梁酒中密封一个月之后变成的青梅酒,又可治痧气、风湿关节、坐骨神经病和腰肌劳损等症状。所以,它具有颇高的医药价值。  杭梅是明代宫廷御用极品,肉厚味美,甘香可口,回味悠长,是加工乌梅的上等原料。上杭曾以乌梅出口基地著称。三高青梅、沁芳梅等系列杭梅产品畅销日本、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012年,“上杭乌梅”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  [[古田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嫁娶风俗'''===嫁娶风俗===== 美食 =='''客家十大经典名菜肴'''#'''酿豆腐''' 是客家菜的代表,鲜嫩滑香,营养丰富。一家煮,十家香,是客家逢年过节的保留菜式。 但传统上酿豆腐不上大席哦.#'''盐焗鸡''' 咸香是客家菜的特色,而盐焗鸡最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皮爽肉滑骨出味,故有天下第一鸡的称道。东江菜也因为有盐焗鸡而在以食鸡闻名的广东与潮州菜、广州菜齐名。#'''炒大肠''' 味道佳、兆头好,长长久久,有钱长。是“打斗四”的经典菜。主要有姜丝炒大肠、黄豆炒大肠、酸笋炒大肠等等。不过,它排第三名确实匪夷所思。#'''红焖肉''' 与梅菜扣肉、香芋扣肉、赣南荷包胙等等客家名菜齐名,油润柔糯,味美异常,红红旺旺,是办喜事的必备菜。以前说用来压碗底的菜,就是怕菜食得太光,主人没面。用来煮肉的粬有降血脂的功效。#'''搏丸烩''' 有牛肉搏丸捞猪肉搏丸,把打好的肉丸加配料用滚汤烩。当然这个菜也可以是客家敛蒸肉丸或者家庭牛肉丸。客家话“丸”同“圆”同音,象征幸福团圆。以牛肉搏丸为代表,爽口味浓。最传神的说法是,好搏丸跌下地还可以弹回桌面。#'''鱼丸煲''' 食鱼丸,客家话取兆意,谐音“食唔完”。嫩滑爽甜,百年经典。用鱼头汤做底,放发好的鱿鱼一起用瓦煲煲,撒一点葱花,汤浓味鲜,一流。#'''酿苦瓜''' 酿苦瓜、酿辣椒、酿茄子、酿豆芽、酿冬菇等等,广泛分布于客家地区,是家常菜。有把酿苦瓜辣椒茄子为“酿三宝”的讲法。其中,酿苦瓜为经典中的经典,甘香可口,回味绵长。最好食的酿苦瓜系过餐的煲得B绵#'''凤投胎''' 即猪肚包鸡了,名好,料好,味道当然好。同样出名的是韶关龙归的冷水猪肚。#'''煎春角''' 就是煎蛋角,客家传统家常菜,符合客家人“好食捞大角”的要求。#'''生鱼脍''' 客家人吃鱼生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宁化、兴宁、五华等地都有吃鱼生的习惯。客家生鱼脍的特点系用的配料加了田螺香蒜醋。现在生鱼脍花样更多,有河鱼生、海鱼生、虾生等等。 '''上杭传统小吃'''  油炸糕 成型后比较小的比较薄的叫"油炸糕",比较大的叫 "酥糁"。上杭油炸糕的配料和油炸技术,有它的独到之处,别具风味。主料是适成比例的上等大米、黄豆,浸泡后磨成乳白的浆水,大蒜取其白质部分,切成片撕成条状,投入浆中,加适量盐水,拌得均匀,另选鹇净瘦猪肉或牛肉,捣成肉碎子。先将浆水盛入圆形薄铁皮瓢中,摊成碗口大小三四分厚 ,再加少量的猪、牛肉碎子浆质涂盖,投入滚开的油锅中约炸三五分钟,时间久暂,全凭经验,至色泽金黄捞起来使油滴干。以山茶油炸者最佳,花生油炸者亦佳,猪油炸者次之。乘热吃之,香气扑人,质松味鲜,油而不腻。  油炸糕一般作为早晨佳点,刷牙洗脸完毕,吃上二个配碗热茶或肉片兜汤,浑身舒适,精神爽快,人们称之为"油炸糕洗脸"。油炸糕也是早餐配稀饭、豆浆的佳料。  '''兜汤''' 客家话的本意是端在手上的肉汤。兜汤,是客家人的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汤,它不是主食,更恰切地说是一种点心,很便宜的小食。兜汤的制作很简单又很有讲究,主要有“猪兜”和“牛兜”两种,猪兜,取上等猪瘦肉,切成指头大小,采用横切法,切断肉纤维。将切好的瘦肉拌入食盐、味精、酱油和香油,用手抓匀后下芡粉。芡粉为地瓜粉,适量撒入猪肉里,用双手用力搓匀,直到将芡粉深深芡入猪肉纤维内为止。煮“猪兜”用滚水,将搓好芡粉的肉放入翻滚的水里,水再开一次就好了,将火撤去不能再煮,否则就不脆嫩了。当然,水里有盐、味精和鱿鱼、墨鱼、麻油、葱末。牛兜的制作工艺与猪兜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可以一煮再煮,直到煮烂为止,牛肉也不一定是上等牛肉。   清早吃碗兜汤,加上一个馒头就可以应付一上午,冬日来碗兜汤可暖身子,晚间要碗兜汤,权当夜点充饥。  在长汀、上杭、永定和连城,现在还可以吃到兜汤,只是各县的做法有所不同,风味也各异。长汀县的老街小巷小食摊点密布,其间少不了兜汤;上杭县的老街市里,或摊或挑,也总少不了兜汤,一天到晚,摊主忙忙碌碌,虽赚的是小钱,却也乐业。  '''烧卖''' 自明代以来,烧卖即为著名的风味小吃。烧卖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卖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便叫"烧卖"。  原料:面粉500克,地瓜粉300克,豆腐4块,花生油、瘦肉、香菇、墨鱼、小葱、明笋干适量;麻油、酱油适量。  做法:面粉500克,清水300克,用水拌和成团,搓成长条,再切成丁,用手压扁,用擀面杖加工成很薄的面皮。  笋干洗净,下锅煮熟透,剁成"笋泥",沥干水;然后将瘦肉、香菇、明菇干、墨鱼等配料切成小粒,小葱切成葱花,一起放入油锅中炒熟,加入精盐酱油,用盆盛起。  豆腐、地瓜粉拌匀,连同其他熟料共制成馅心盛盆待用。把加工好的面皮,包上馅心做成石榴状,放入蒸笼,旺火蒸20分钟,即可取出装盘,边装边淋上熟食油、麻油。  特色:清香可口、皮薄馅香。'''糍粑'''  先将糯米洗净浸透,在饭甑中蒸熟,随即倒入石臼,然后由几名精壮汉子,用“舂手”或“舂持”先沾上才水和茶油,再轮番捶打糯饭,待又会粘连时,又重新沾上水、油。继续反复捶打糯饭,直到糯饭的粒状全部消失,成为一体时,人们即把它挖起,做成一个个如小碗大有糍粑,并置入放有糖、豆沙等的箕内,让其周身沾上,即增香或甜味,又使各个之间不会沾连。食用时可蒸热吃也可冷吃。为农家男女老少喜爱。'''上杭米花糕'''  米花糕,也有人叫打炒米,或叫摘炒米。这是在上杭稔田、中都等乡镇的客家人特别是小孩子喜欢的一种食品。米花糕的制作过程是:将黏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用沙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茶油炸爆,叫油炸米。接着将麦芽糖煎成糖浆,将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拌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压实铺平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炒米吃起来香甜、清脆,是大人、小孩都喜爱吃的年料。米花糕十分讲究技术,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糖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一般来说,一斗炒米要配2.5斤麦芽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别要注意“火候”,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麦芽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到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马上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断搅拌,用手试一试炒米,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平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就成了一块块米花糕。在春节,谁家有客人来了,主人就会先端上一盘的米花糕,让客人尝尝自家产的食品,有小孩子一同来的,主人也都会给小孩子塞上好几块米花糕。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就会送上好几包米花糕,让客人带回家给家人也尝尝。'''上杭旧县豆腐'''  旧县豆腐一大特点就是水分少耐煎煮,无论怎样改变烹调手法都行,而且不带豆青味。那地道的“炸豆腐”“烊豆腐”真是“味压江南,闻香下马”。吃起来鲜爽可口,别有一番风味。“炸豆腐”的做法简单易学,即把新鲜出炉的豆腐放进滚热的油锅里炸,火候一到便可捞取入食。而“烊豆腐”则把一块豆腐中间部分掏去,填入精肉、香菇为馅蒸熟即可,有的还要调些麻油、大蒜、辣椒等佐料,便成为美味佳肴。民间有“黄獐肉、鹧鸪汤,旧县豆腐最最香”之说法。  旧县豆腐,历史悠久;平民食品,客家风味。据当地老者介绍,早在900多年前,旧县设立县城时,城中就有片片豆腐店,贸易兴隆。勤劳勇敢的客家人不舍昼夜推石磨磨豆腐,那制作石膏豆腐和酸浆豆腐的生产工艺至今在客家地区广泛流传沿袭至今。'''上杭茴香豆腐干'''  在“闽西八大干”中,长汀豆腐干闻名遐迩,但上杭茴香豆腐干也毫不逊色,味道鲜嫩爽口,色泽金黄发亮,成为客家特色食品。    相传,上杭茴香豆腐干已有千年历史,还与杨家将里的杨文广有关。话说当年杨文广在紫金山征剿“南蛮”,由于山高路远,崎岖难行,不便运输军粮。有一位有祖传制作茴香豆腐干技术的士兵献计用豆腐干充当军粮以便携带食用。杨文广下令照此制作,做成喷香鲜嫩的茴香豆腐干。果然,人人爱食,个个叫好。以后,这茴香豆腐干便渐渐传开,成为上杭特产之一。如今,上杭城乡已有1000多家茴香豆腐干作坊。  至于茴香豆腐干的做法,上杭城里有家店主人近时作有小诗一首,制作方法可见一斑,诗云:“豆子磨成浆,冲入滚水汤;滤去豆腐渣,再煮滚成浆;灌入纯酸醋,加进小茴香;放在布帕中,压成豆腐方;用盐卤,日头晒,米糖一烤喷喷香;访亲当礼品,上桌是佳肴,出门作干粮,心里不会慌。”  古往今来,逢年过节,祭祖祀庙,迎神打醮,上杭城乡几乎家家户户的桌上,都要摆出茴香豆腐干,以兆丰年,祈求平安。海外客家乡亲回乡也都喜欢品尝茴香豆腐干。'''上杭湖洋蒸鸡'''  长汀的白斩鸡闻名遐迩,取材于河田鸡,之所以味道好,是有河田沙子喂养的缘故。龙岩的姜鸡、连城的盐酒鸡都吃腻了,于是,在上杭、武平和新罗等地的餐桌上渐渐地泛起了“湖洋蒸鸡”的香。  湖洋鸡原本是武平象洞、中山、十方和上杭的湖洋等地的“干蒸鸡”,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湖洋蒸鸡”。我们不管湖洋蒸鸡的来历如何,但其味道确实不错。“湖洋蒸鸡”取材于湖洋的家鸡,放养的家鸡由于鸡的食谱较广,摄取的各种元素丰富,加之放养鸡奔跑觅食,其肌肉发达结实,脂肪较少,养殖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味道比较特别。顾名思义,“蒸鸡”就是蒸出来的鸡,但蒸鸡是有讲究的。许多人在饭店吃了湖洋蒸鸡,回到家里自己也想拨弄拨弄,但味道就是没有饭店里做得好,其原因很简单,蒸鸡的要点就是水开火大,大锅多水热量大,蛋白质凝固快。再则就是干蒸,没有汤,蛋白质没有流失,所以味道特别好。另外,干蒸鸡是整头下锅,不能切碎,将鸡的周身到内腔都抹上食盐,等火候到了也不急于出锅,只等到开饭时才将鸡切成大块。如果下锅前将鸡切碎,蒸好后就只见骨头不见肉,不仅外观难看,味道和口感都不好,鸡的香味也不翼而飞。一个饭店只要有一个特色菜,就能够吸引顾客。'''上杭鱼白'''  杭鱼白是上杭县的特产,又称烧鱼白。是用鱼肉和肥肉打成的肉泥,配上地瓜粉、鲜荸荠和葱白等一起制成的。色香兼备,是别具一格的绝妙佳肴。  原料:净草鱼肉400克、干淀粉150克、猪肥膘肉l00克、味精10克、猪网油———200克  精盐25克、净荸150克、熟猪油2000克、葱白l00克、鸡蛋清2个。  制作:  1、将草鱼肉去皮,剔净鱼刺,剁成泥。猪肥膘肉剁成泥。荸荠、葱白剁成末。鸡蛋清打散。精盐和清水约500克调成盐水。猪网油下清水盆浸泡20分钟,洗净捞出,沥干水分。  2、将鱼泥放盆里,搅打至稠,加肥膘肉泥一并搅打,边打边下盐水,直至鱼肉糊呈白色,并有大量气泡时,加入蛋清液搅匀,再加荸荠、葱白末、味精拌匀后,和入干淀粉搅拌成鱼泥馅料。  3、将猪网油摊开,放入适量鱼泥,理成25厘米长、5厘米高的棒式馅条,然后先摺猪网油左右两扇,两边卷起裹满馅条。成卷后,切断猪网油。按此法卷成数卷,上笼屉用旺火蒸20分钟,取出即成“鱼白”,晾冷。  4、炒锅置中火,下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热,将鱼白下锅油炸,翻匀约炸10分钟,待色泽金黄时捞起沥去油。上菜时,根据人数多少,取适量切成椭圆片装盘即成。'''大禾粄(黄米果)'''  大禾粄,又称禾米粄、黄米果,是上杭客家传统美食之一。它以一种本地人叫“禾子”的大米(即粳米)为原料,经掺入用山上的“米果柴”等植物烧成的灰制成的“灰水”蒸熟,最后有大石臼春烂而成。由于大禾粄原料禾子米的质地半软半硬,再加上灰水的增脆和去黏腻作用,因而使其吃起来口感韧中有脆、软而不黏、清爽嫩滑、多吃不腻。既可在刚制成时趁热沾糖即吃,也可回锅用油煎,炸后食用。  大禾粄多在农村群众一年一度举行迎神打蘸等活动时制作。每年春耕时,几乎家家都要留出一小块耕地栽上禾子谷(即粳稻),收割后单独晒干收藏。并要及早去山上采集回诸如“米果柴”.“苎丝藤”.“楮树柴”.“溪柳子”等适宜烧灰食用的柴草,晒干备用(如无这些草,黄豆桔杆也可用)。迎神打蘸来临时,先碾好禾子米,烧好米果柴灰。之后按一升米,半升灰(约一掬灰,两斤水的比例,将灰用烧开的水反复淋浇过滤,制成如清茶一样不混浊的“灰水”。同时将禾子米放入清水中浸泡,待其吸水到一定程度后捞起,稍作将沥干后倒入饭甑中蒸熟端至刚过心时(以用手指搓捻饭粒能捻烂.无米核为度),将饭甑端起,洗净锅头后,放下锅架,将饭甑放在架子上,将灰水均匀淋入米饭中。饭甑下漏出的灰水要重复几次舀起再淋入,至米饭将灰水全吸尽,饭鄄下已无水漏出为止。随后便将米饭倒出盘蓝中晾开。稍为晾干后,再装入饭甑中蒸至一冒出大气,便速端起倒入石臼中,趁热用“丁”字杵槌先磨搓,后用力锤打。锤打到一定程度,全套制作工序便告完成。  大禾粄在上杭客家流传已有很久的历史。三年困难时期后,由于粮食紧张,大禾粄的原料禾子谷因产量较渐渐被淘汰,加上那时迎神打蘸活动被完全禁绝,故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吃不上大禾粄。现在以旧县、才溪、南阳一带最为流行。== 人物 ==*[[刘忠]]*[[王直]]*[[刘永生]]*[[傅柏翠]]*[[邓灜]]== 图集 ==[[文件:上杭县才溪镇,2022年6月28日摄.jpeg|center|thumb|400px|上杭县才溪镇,2022年6月28日摄。才溪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西北部,毛泽东在这里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文件:上杭县才溪镇,2022年6月28日摄2.jpeg|center|thumb|400px|上杭县才溪镇,2022年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Category:文化]][[Category:中国文化]][[Category:福建省]][[Category:历史]][[Category:福建百科]][[Category:历史学]][[Category:中国历史]] [[Category:福建]][[Category:龙岩市]][[Category:上杭县]] [[Category:中文词典]][[Category:S音词语]][[Category:上]]
61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