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上高侍郎

删除3,524字节2020年12月9日 (三) 11:49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上高侍郎》是[[唐代诗人]][[高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千家诗]]》收录此诗时,题作《上高侍郎》。  《上高侍郎》是[[唐代诗人]][[高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千家诗]]》收录此诗时,题作《上高侍郎》。上高侍郎:即上书给高侍郎。上,呈上。高侍郎,即侍郎[[高骈]]。侍郎,官名,为朝廷各部的副长官。上:呈上。永崇:指长安永崇坊。高侍郎:指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湜。永崇:长安永崇坊。高侍郎:一作马侍郎。上高侍郎:即上书给高侍郎。上,呈上。高侍郎,即侍郎高骈,曾做过淮南节度使,为中唐时期藩镇割据者之一。侍郎,官名,为朝廷各部的副长官。高侍郎,旧注以为指高骈(见本书附录的“作者简介”), 不知有何根据。侍郎是官名,唐代中书、门下二省的副长官 和尚书省所属各部的副长官都称侍郎。此诗一题作《下第后 上永崇高侍郎》,可知为其应考不中所作。 此诗是一首晋谒之作。高侍郎当指礼部侍郎高湜。公元871年(咸通十二年),高湜以中书舍人权知贡举,旋拜礼部侍郎。此诗当作于是时。此诗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的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作品。此诗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的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此诗是一首晋谒之作。高侍郎当指礼部侍郎高湜。咸通十二年(871年),高湜以中书舍人权知贡举,旋拜礼部侍郎。此诗当作于是时。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应为高侍郎)云:‘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唐代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观念,依据才学取士,在很 大程度上是向全部士子,特别是庶族士子敞开了入仕做官 的大门,从而使李唐王朝的统治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成为 牢笼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所以唐太宗才会有 “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的舒心之叹。但是,天下事有利必有 弊,取得功名的读书人毕竟只占少数,更多的人,尽管皓首 穷经,多年苦读,即使才贯八斗壮志凌云,亦很难金榜题名, 跻入仕途。特别是到了后期,这种弊病伴随着社会矛盾的激 化,表现得日趋明显。“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便是由上当受骗到清醒之后的一种反思了,最能代表这种 不满情绪的,如晚唐散文家罗隐十举进士而不第,其所著 《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鲁迅语),农民起义 领袖黄巢原来也是落第士子出身。高蟾的这首诗 《上高侍 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高蟾的诗在《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全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    关于这首《上高侍郎》有一段本事,《唐才子传》记载:“(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面对这种不公平的竞争,高蟾当然心中不满,他在应试落第后,以诗当信,上书给官员高侍郎,用意是借以暗示自己的抱负和请求。  高蟾的诗在《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全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关于这首《上高侍郎》有一段本事,《唐才子传》记载:“(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高蟾在应试落第后,上书给官员高侍郎,用意是借以暗示自己的抱负和请求。这是一首晋谒诗,表达了希望得到高侍郎赏识、援引的意思。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这是一首晋谒诗,表达了希望得到高侍郎赏识、援引的意思。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用“碧桃”、“红杏”、“和露”、“倚云”等词语进行比拟,借花喻人,委婉地抒发了自己因出身寒微,无人举荐而名落孙山的感慨。“天上”、“日边”,象征及第者一朝跃入龙门则身价倍增,地位立刻就高高在上。“和露种”、“倚云栽”比喻有些人能及第入仕,是朝中有人为他们推举。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并非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及也。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用“碧桃”、“红杏”、“和露”、“倚云”等词语进行比拟,借花喻人,委婉地抒发了自己因出身寒微,无人举荐而名落孙山的感慨。“天上”、“日边”,象征及第者一朝跃入龙门则身价倍增,地位立刻就高高在上。“和露种”、“倚云栽”比喻有些人能及第入仕,是朝中有人为他们推举。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并非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及也。“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芙蓉”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作者还是充满了自信,是“未开”,而不是“不开”,只要东风来临,迟早是会开的。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芙蓉”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作者还是充满了自信,是“未开”,而不是“不开”,只要东风来临,迟早是会开的。此诗在写法上巧用比拟手法,使作品在表情达意上既委婉含蓄,又发挥得淋漓尽致。高蟾在作诗后的第二年终于蟾宫折桂,如愿以偿了。  此诗在写法上巧用比拟手法,使作品在表情达意上既委婉含蓄,又发挥得淋漓尽致。高蟾在作诗后的第二年终于蟾宫折桂,如愿以偿了。
2,168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