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侍郎”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center>
 
</center>
 
----
 
----
 
<br>
 
<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上高侍郎'''</span><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上高侍郎'''</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高蟾]]</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高蟾]]</span><br><br>
第14行: 第13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上高侍郎》是[[唐代诗人]][[高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千家诗]]》收录此诗时,题作《上高侍郎》。
+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上:呈上。
+
  《上高侍郎》是[[唐代诗人]][[高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千家诗]]》收录此诗时,题作《上高侍郎》。上高侍郎:即上书给高侍郎。上,呈上。高侍郎,即侍郎[[高骈]]。侍郎,官名,为朝廷各部的副长官。
永崇:指长安永崇坊。高侍郎:指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湜。
+
  
永崇:长安永崇坊。高侍郎:一作马侍郎。
 
 
上高侍郎:即上书给高侍郎。上,呈上。高侍郎,即侍郎高骈,曾做过淮南节度使,为中唐时期藩镇割据者之一。侍郎,官名,为朝廷各部的副长官。
 
 
高侍郎,旧注以为指高骈(见本书附录的“作者简介”), 不知有何根据。侍郎是官名,唐代中书、门下二省的副长官 和尚书省所属各部的副长官都称侍郎。此诗一题作《下第后 上永崇高侍郎》,可知为其应考不中所作。
 
 
此诗是一首晋谒之作。高侍郎当指礼部侍郎高湜。公元871年(咸通十二年),高湜以中书舍人权知贡举,旋拜礼部侍郎。此诗当作于是时。
 
 
 
此诗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的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作品。此诗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的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此诗是一首晋谒之作。高侍郎当指礼部侍郎高湜。咸通十二年(871年),高湜以中书舍人权知贡举,旋拜礼部侍郎。此诗当作于是时。
 
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应为高侍郎)云:‘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唐代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观念,依据才学取士,在很 大程度上是向全部士子,特别是庶族士子敞开了入仕做官 的大门,从而使李唐王朝的统治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成为 牢笼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所以唐太宗才会有 “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的舒心之叹。但是,天下事有利必有 弊,取得功名的读书人毕竟只占少数,更多的人,尽管皓首 穷经,多年苦读,即使才贯八斗壮志凌云,亦很难金榜题名, 跻入仕途。特别是到了后期,这种弊病伴随着社会矛盾的激 化,表现得日趋明显。“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便是由上当受骗到清醒之后的一种反思了,最能代表这种 不满情绪的,如晚唐散文家罗隐十举进士而不第,其所著 《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鲁迅语),农民起义 领袖黄巢原来也是落第士子出身。高蟾的这首诗 《上高侍 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高蟾的诗在《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全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
 
    关于这首《上高侍郎》有一段本事,《唐才子传》记载:“(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面对这种不公平的竞争,高蟾当然心中不满,他在应试落第后,以诗当信,上书给官员高侍郎,用意是借以暗示自己的抱负和请求。
 
  
 +
  高蟾的诗在《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全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关于这首《上高侍郎》有一段本事,《唐才子传》记载:“(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高蟾在应试落第后,上书给官员高侍郎,用意是借以暗示自己的抱负和请求。
  
  
第55行: 第30行:
 
  倚云:靠着云气。<br>
 
  倚云:靠着云气。<br>
 
  天上:指皇帝、朝廷。<br>
 
  天上:指皇帝、朝廷。<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第64行: 第40行:
 
  未开:未开花。<br>
 
  未开:未开花。<br>
  
 +
 +
[[文件:23上高侍郎6.jpg|center|thumb|400px|《上高侍郎》题图]]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是一首晋谒诗,表达了希望得到高侍郎赏识、援引的意思。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
  这是一首晋谒诗,表达了希望得到高侍郎赏识、援引的意思。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用“碧桃”、“红杏”、“和露”、“倚云”等词语进行比拟,借花喻人,委婉地抒发了自己因出身寒微,无人举荐而名落孙山的感慨。“天上”、“日边”,象征及第者一朝跃入龙门则身价倍增,地位立刻就高高在上。“和露种”、“倚云栽”比喻有些人能及第入仕,是朝中有人为他们推举。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并非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及也。
+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用“碧桃”、“红杏”、“和露”、“倚云”等词语进行比拟,借花喻人,委婉地抒发了自己因出身寒微,无人举荐而名落孙山的感慨。“天上”、“日边”,象征及第者一朝跃入龙门则身价倍增,地位立刻就高高在上。“和露种”、“倚云栽”比喻有些人能及第入仕,是朝中有人为他们推举。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并非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及也。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芙蓉”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作者还是充满了自信,是“未开”,而不是“不开”,只要东风来临,迟早是会开的。
+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芙蓉”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作者还是充满了自信,是“未开”,而不是“不开”,只要东风来临,迟早是会开的。
  
  
此诗在写法上巧用比拟手法,使作品在表情达意上既委婉含蓄,又发挥得淋漓尽致。高蟾在作诗后的第二年终于蟾宫折桂,如愿以偿了。
+
  此诗在写法上巧用比拟手法,使作品在表情达意上既委婉含蓄,又发挥得淋漓尽致。高蟾在作诗后的第二年终于蟾宫折桂,如愿以偿了。
  
  

2021年6月18日 (五) 17:45的最后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上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上高侍郎》是唐代诗人高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千家诗》收录此诗时,题作《上高侍郎》。上高侍郎:即上书给高侍郎。上,呈上。高侍郎,即侍郎高骈。侍郎,官名,为朝廷各部的副长官。


  高蟾的诗在《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全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关于这首《上高侍郎》有一段本事,《唐才子传》记载:“(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高蟾在应试落第后,上书给官员高侍郎,用意是借以暗示自己的抱负和请求。


逐句释义: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天上的碧桃调和了露水来种植,太阳旁边的红杏倚靠了云气得到栽培。
  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
  和:调和,掺和在一起。
  倚云:靠着云气。
  天上:指皇帝、朝廷。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犹有卑贱的)芙蓉花生长在这秋江上,(只恨自己的时运不好)怎敢向着东风怨恨它不给开花(的风呢)。
  芙蓉:荷花的别名。
  秋江:清冷的江上。
  向:对着。
  未开:未开花。


《上高侍郎》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晋谒诗,表达了希望得到高侍郎赏识、援引的意思。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用“碧桃”、“红杏”、“和露”、“倚云”等词语进行比拟,借花喻人,委婉地抒发了自己因出身寒微,无人举荐而名落孙山的感慨。“天上”、“日边”,象征及第者一朝跃入龙门则身价倍增,地位立刻就高高在上。“和露种”、“倚云栽”比喻有些人能及第入仕,是朝中有人为他们推举。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并非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及也。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芙蓉”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作者还是充满了自信,是“未开”,而不是“不开”,只要东风来临,迟早是会开的。


  此诗在写法上巧用比拟手法,使作品在表情达意上既委婉含蓄,又发挥得淋漓尽致。高蟾在作诗后的第二年终于蟾宫折桂,如愿以偿了。


名家点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高蟾)《落第》诗曰:“天上碧桃和露种……”盖守寒素之分、无躁进之心,公卿间许之。先是胡曾有诗曰:“翰苑何时休嫁女,文章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罗隐亦多怨刺,当路子弟忌之;由是渤海策名也。

  宋·蔡居厚《诗史》:高蟾累举不第,有诗云:“月桂数条榰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又《下第上主司马侍郎诗》云:“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独向秋风怨未开。”人颇怜其意。明年,李昭知举,遂擢第。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谢叠山曰:此诗妙在后二。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凡士值数奇,率多怨辞,未免得罪于人。如高蟾《下第》诗,不尤知贡举者不与吹嘘,但托意“芙蓉”自不开向东风,则其中含蓄何保远也!章碣亦有闻知贡举者以私意取其门客,不欲显言,而借“望幸”为题以写其心。胡济鼎曰:此所谓“主文而谲谏”者也。熊勿轩曰:孟东野《下第》诗不如高蟾一绝,为知时守分,无所怨慕,斯可贵也。

  清·黄生《唐诗摘钞》:语含比兴。前二句喻得第者沐知遇之恩;后二句喻己下第,皆时命使然,不敢归怨于主者,犹有诗人温柔敦厚之意。若孟郊之“恶诗皆得官、好诗抱空山”,几于怒骂矣,岂复呵以为诗乎!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存得此心,化悲愤为和平矣。

  清·李鍈《诗法易简录》:时命自安,绝无怨尤,唐人下第诗以此为最。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试题精选:

  1.解说本诗第一、二句所象征的内容。(3分)

  参考答案:得第者有所凭恃,特承恩宠,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平步青云。(3分,答出1点给1分)


  2.简析全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手法:诗全用比体(答比拟、比喻、对照,均可给1分)。思想情感:诗中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又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才具的自信。(3分,答出1给点1分)


作者简介:

  高蟾唐朝诗人。河朔人。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876年),以高侍郎之力荐,登进士第。乾宁间,为御史中丞。《全唐诗》收其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