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同日而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不可同日而语】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差别很大,不能相提并论。亦作“不可同年而语”。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苏秦从燕之赵始合纵》:臣窃以天下地图按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与破于人也,臣人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解释〕元前334年,苏秦燕国到达赵国,向赵肃侯献六国合纵攻秦之计。他说,我私下考察天下地图,六国诸侯地盘比秦大五倍,粗略估计诸侯军队,当比秦国多十倍。六国如果拧成一股绳,挥师西向攻打秦国,就一定会把秦国打败。如果被秦国打败,就要向人家称臣。打败人家和被人家打败,别国向您称臣和您向别国称臣,那里能等同或相提并论啊! 【引例】东汉·班固汉书·息夫躬传》:臣与禄异议,未可同日语也。 ②北宋·苏轼《书楞伽经后》:至于遇病辄应,悬断死生,则知经学古者不可同日语也。 ③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习近平讲话原文】 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