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题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坡题跋》,书画题跋著作。共六卷。宋代苏轼撰。本书为明代崇祯毛晋从元明时期刊行的苏轼诗文集中取有关题跋汇辑而成,共六百零三条。约成书于1070年。主要版本有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津逮秘书》本、《丛书集成》本、上海远东出版社《宋明清小品文集辑注》本、《中国书画全书》本、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等。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累官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签书凤翔府判官、杭州通判等。谥文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精于策略诗赋,尤擅于书法。其风气别具一格,为宋代书法别开新面目。初学二王,中年以后喜临颜真卿及杨凝式,晚年作品则多抒发豪放气概。生平书碑虽多,但原石多毁。虽如此,墨迹留世颇多。苏轼著有《东坡全集》等凡数百卷。 

  第一卷文跋九十三条,第二、三卷诗跋一百八十九条,第四卷书跋一百一十九条,第五卷画跋一百零六条,第六卷琴棋、器物等杂事九十六条。其中卷四为帖刻,以二王书为多,墨迹题跋多为唐、宋初及同时人书。卷五多为书法逸事,涉及面极广,其对纸、墨、笔、砚叙述极为详尽,东坡为北宋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故此书多为学书者珍之。东坡美学思想多散见于题跋之中,虽非完整的理论,然皆长年积累,出自甘苦之言。或采录史料,或论述考订。虽非系统理论,然深究简述,随兴而发,谈艺论佛,情思所至,足显珍贵,是苏轼美学思想的全面体现。这部题跋集中的很多观点成为宋代文人画理论的代表论述,如“出新意于法度之内,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画以适吾意”(《书朱象先画后》)、“萧然有意于笔墨之外者”(《书陈怀立传神》)、“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跋汉杰画山》),均对中国绘画创作和文人画理论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