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政法大学校徽
中国政法大学校园风光
中国政法大学校园风光
中国政法大学校园风光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243人,其中本科生9109人,研究生6253人,留学生881人。

  中国政法大学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79年,恢复招收本科生,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85年,在昌平开辟新校区;1987年,昌平新校区投入使用;2000年,中国政法大学划归教育部;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7年,法学一级学科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大学;2013年,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被首批认定为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获准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立项,是全国唯一获批的法学类引智基地。

  学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不仅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而且多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经济管理、文史哲学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学校现有教师968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位教师879人,辅导员89人;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中教授309人,博士生导师193人、硕士生导师613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90.33%。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欧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国际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共18个教学单位;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基地)、人权研究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法与经济学研究院、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公司法与投资保护研究所等11个在编科研机构;设有资本金融研究院、仲裁研究院、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制度学研究院5个新型研究机构;设有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知识经济与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政府协同创新中心7个协同创新中心。其中,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是首批经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1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参与组建的“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第二批获得认定的2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牵头组建的“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2016年设立了国家治理研究院,作为新型综合性实体研究机构和学校科研发展的总平台,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法治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哲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翻译、金融工程、汉语言、网络与新媒体、法治信息管理共24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3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校先后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215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三百余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学校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建成3所孔子学院。

  • 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校领导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石亚军
  • 校长 黄进
    • 副校长 冯世勇
    • 副校长 马怀德
    • 党委副书记 高浣月
    •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胡明
    • 副校长 李树忠
    • 副校长 徐扬
    • 副校长 时建中
    • 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 常保国
    • 副校长 于志刚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 戴铮  临时党组书记 任职时间(1952.8-1953.1)
  • 武振声 党组书记 任职时间(1953.1-1954.11)
  • 刘镜西 党组书记 任职时间(1954.11-1957.1),
  • 刘镜西 党委书记 任职时间(1957.3-1966.5)
  • 曹海波 党委书记 任职时间(1979.6-1982.12)
  • 云光  党委书记 任职时间(1982.12-1983.2)
  • 陈卓  党委书记 任职时间(1983.2-1988.6)
  • 杨永林 党委书记 任职时间(1988.6-2001.9)

历任校长

  • 钱端升 院长 任职时间(1952.8-1958)
  • 曹海波 院长 任职时间(1979.3-1982.12)
  • 刘复之 校长 任职时间(1983.2-1984.12)
  • 邹瑜  校长 任职时间(1984.12-1988.6)
  • 江平  校长 任职时间(1988.6-1990.2)
  • 陈光中 校长 任职时间(1992.5-1994.3)
  • 杨永林 校长 任职时间(1994.3-2001.9)
  • 徐显明 校长 任职时间(2001.9-2009.2 )

教学机构

  • 法学院
  • 民商经济法学院
  • 国际法学院
  • 刑事司法学院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商学院
  • 人文学院
  • 法律硕士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科学技术教学部
  • 体育教学部
  • 社会学院
  • 中欧法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国际儒学院
  • MBA教育中心
  • 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 MPA教育中心
  • 孔子学院(与班戈大学共建)
  • 孔子学院(与布加勒斯特大学共建)
  • 孔子学院(与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共建)

科研机构

  •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 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 法治政府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
    • 证据科学研究院
  •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 诉讼法学研究院
    • 法律史学研究院
    • 人权研究院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法治政府研究院
  • 在编科研机构
    • 比较法学研究院(中美法学院 中德法学院)
    • 法与经济学研究院
    •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 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
    • 资本金融研究院
    • 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
    • 公司法与投资保护研究所
    • 仲裁研究院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