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政治思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政治思想英语:political thought of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ary in modern China),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关于拯救和治理中国的理论和方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派。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面对近代中国“国家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社会主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结合中国国情,认真吸取了西方的民主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主革命的理论观点和主张,开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政治思想,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高峰。

主要内容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政治思想有3个方面:

①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自从西方列强使用武力强制性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后,中国人就被卷进了现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旋涡,突出表现在民族自我认同意识的激增和放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就包含着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和救亡图存两方面的内容。

②反对君主集权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建立民国”始终是革命民主派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目标。革命民主派的思想家指出,必须以符合历史潮流和时代精神的“民主立宪”,替代“侵犯我们不可让与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以及“压制言论自由”的“千年专制之毒”。“革命”不可避免地要采用“流血”的、“强迫”的手段。只有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清王朝,才能建立“平等”、“民治”的“国民的国家”。革命民主派还十分重视政体的变革,认为国家的根本性质必须通过相应的政体才能实现。他们对中国政治革命的理论在五个方面创造性地进行了阐述:反映民主建政进程和阶段划分的革命程序论;体现“代议政治”主要原则的政党与政党政治论;规定民主政治的实施原则——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论;实现“主权在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的地方自治论和全民政治论;规划完满的政治体制和结构的五权宪法论。这些思想都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的宝贵财富。

③国家社会主义的民族经济发展战略。革命民主派的思想家们在醉心吸收西方工业文明和政治体制的同时,也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诸多弊病作了揭露。特别对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给予了尖锐批判。由是,孙中山倾向社会主义学说。革命民主派把“振兴实业”看成中国发展的重要环节。辛亥革命以后,更是制定了宏大的实业发展规划,勾画出民主中国未来的经济架构和制度蓝图。

评价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了政治过程的诸多要素,体现了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向。孙中山等革命思想家依据西方近代民主主义的政治理论,吸取中国政治文化的有益因素,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革命民主派政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把反对帝国主义的首要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和反军阀的斗争,农民并没有在革命者的政治视野和革命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自由民主思想政治启蒙方面,理论深度和实际影响,都存在明显欠缺。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