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2年10月21日 (日) 13:56野芷湖人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第5、6、66军10万大军陆续进入缅甸作战。图为中国远征军开进缅甸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及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出国作战的国民革命军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依照协定求助由中华民国组建远征军协防缅甸,远征军司令长官由罗卓英担任(而后史迪威的压力下以杜聿明接任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当时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从中国远征军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日本在中缅印战区投入兵力总计30余万,被歼灭18万5千余人。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页。

概述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滇缅公路于1938年底通车,从此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军占领南宁,断中国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穿草鞋的中国远征军:抗战时期的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失守以后,依托大西南抗战的中国军队更是贫困交加。绝大部分军队都是布衣草鞋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

  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棠吉)收复战等胜利。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图为史迪威将军告诉撤退到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22师和新38师官兵,美国援助很快就会到来,大家很快就会打回缅甸,打回中国,重新打通滇缅公路。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以退入印度的新38师、新22师在兰姆珈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英国提供给养,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军,利用从驼峰返航的飞机空运到印度,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升。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辖第十一和第二十集团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代号为“安纳吉姆”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10月新30师调入缅甸编入驻印军。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1944年3月初,日军纠集其15军8万兵力进攻印度英帕尔英军基地,英帕尔吃紧危及整个东南亚战局,4月初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54军第14师、第50师急调入缅甸编入驻印军增援牵制日军,新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与美军拉加哈特部队合编组成中美联合突击队随即对密支那发动进攻。5月11日,滇西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血战高黎贡山拉开滇西反攻序幕。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近三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两条被阻断的运输线——中印公路同滇缅公路的连通指日可待,危险的“驼峰航线”从此载入史册,空军可以从东南部更安全、更便捷的航线飞往昆明重庆,中国西南战略形势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真正有了稳定感;而日军对缅甸的占领日期已屈指可数,其在亚洲大陆的全面进攻,也从此演变成节节防御,最后彻底崩溃。

中国中国远征军装备的M3式轻型坦克
  自从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6月4日,滇西松山大战展开,滇西远征军71军、第8军轮番进攻,至9月7日以阵亡8千余人、伤者过万,击毙日军千余惨重代价收复松山。7月2日,第二十集团军进攻腾冲,至9月14日光复腾冲城,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参与攻城战役,远征军伤亡5千余人,击毙日军3千余人。6月4日,滇西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进攻龙陵,至11月11日克复龙陵全境,此役歼灭日军13000余人,远征军伤亡2万余人,日军被驱赶到芒市一带自此无险可守。9月初,日军在英帕尔遭受惨重失败,盟军在滇缅印战场进入总进攻的战略阶段。

  驻印军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扩编为新1、新6两军,向日军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挡”。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12月初因国内战事吃紧新6军急调回国增援,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云南西进的滇西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反攻缅北、滇西历时一年半,史载中国驻印军伤亡2万多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滇西远征军伤亡6万余人击毙日军2.1万余人,合计毙敌7万余人。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滇缅印战区亦是抗战历史上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唯一取得完胜彻底击溃日寇的战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远征军的组建及演变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1941年成立的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1939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次年6月4日,英法联军在敦克尔克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凭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以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的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在同年12月23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应早成立,以使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1942年2月,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3日12日,即仰光失守后第4天,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但因以后情况变化未成事实),指挥三个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

  前一阶段,自1941月12月11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中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1943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一般都把前后两个阶段的入缅驻印的中国军队通称“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发展序列表

(一)国民革命军与英军(称中英联军)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1942年3月上旬-9月上旬)

  作战地区: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缅甸全境,泰国西北部,印度东北部地区

  中英联军:

   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截止1942年3月8日) 亚历山大,(3月8日接任)

   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团长:林蔚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中正

   参谋长:史迪威      

  中国远征军:

  司令长官:卫立煌(杜聿明代至4月3日,由罗卓英接任)

  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第96师师长:余韶

     辖第286团;287团;288团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辖第598团;599团;600团

    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

     辖第64团;65团;66团

     新兵训练处:黄翔

   第六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

     辖第143团;146团;147团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辖277团;278团;279团

    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辖第1团;2团;3团

   第六十六军军长:张珍

    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

     辖82团;83团;84团

     军委会中缅运输总局警卫处警卫

    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辖第85团;86团;87团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辖第112团;113团;114团

    第36师师长:李志鹏

    炮兵第18团第1营

    陆军战车防卫炮直属第1营

    野战重炮兵第2旅第13团第1营

    独立工兵第24营

    宪兵第24团一部      

  英缅军第一军团:斯立丹

   英缅军第1师师长:史考特

   第1步兵旅旅长:法威尔

   第2步兵旅旅长:法凯

   第13步兵旅旅长:柯第斯

   英印军第17师师长:史密斯

   第16步兵旅旅长:琼斯

   第46步兵旅(后改为第18步兵旅)旅长:埃金

   澳军第13旅,英装甲兵第7旅


  英驻缅空军指挥官:罗奥

   轰炸机队(飞机14架)

   战斗机队(飞机14架)

    至3月11日轰炸机增至15架,另增加驱逐机30架,美志愿空军队(驱逐机8架)      

  中国远征军各军直属部队表

  第5军:装甲兵团,骑兵团,炮兵团

      工兵团,辎重兵团,特务营

      通信营,战防炮营、消防连

      平射炮营,高射机枪营

      野战医院,修造工厂,军乐队

  第6军:特务营,工兵营,搜索营

      通信营,输送营,机械所

      辎重兵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第66军:特务营,搜索营,工兵营

      通讯营,输送营,辎重兵团

      第一野战医院,第二野战医院

      第三野战医院          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昆明参谋团系统表:      参谋团团长:林蔚        副团长:阮肇昌      参谋处兼处长:萧毅肃      中将高级参谋:林湘      中将高级参谋:华振林      中将高级参谋,马崇六      中将高级参谋:邵百昌      中将高级参谋:林柏生      中将高级参谋:萧毅肃

(二) 入缅部队(1943年4月序列)    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        司令长官:罗卓英        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        第96师师长:徐韶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      第6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新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炮兵第13团第1营;炮兵第52团      第66军军长:张轸        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炮兵第18团第1营;        战炮总队第1营两个连        宪兵第20团1营

(三)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 (1944年4月国民革命军序列)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由卫立煌代职)        副司令长官:黄琪翔        参谋长:萧毅肃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          副总司令:黄杰,施北衡          参谋长:成刚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9师师长:张金廷          第76师师长:夏德贵          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糓        第6军军长:黄杰          预备军第2师师长:顾葆裕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        第71军军长:钟彬          第87师师长:张绍勋          第88师师长:胡家骥          新编第28师师长:刘又军          云宁守备区指挥官:张浩      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          副总司令:梁华盛          参谋长:魏汝霖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第116师师长:赵镇藩          第130师师长:张玉廷        第54军军长:方天(兼)          第36师师长:李志鹏          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直属特种部队        第8军军长:李弥(原属昆明行营)          第103师师长:梁筱斋          荣誉第1师师长:王伯勋          兵站总监:司可庄          炮兵指挥官:邵百昌            炮兵第7团团长:郑琦            炮兵第10团团长:杨宗藩            炮兵第21团团长:杨友梅            高射炮第49团第2连;            重迫击炮第2团团长:廖活民            工兵第2团团长:林松            独立工兵第15团;            要塞工兵第1团第1营            通讯兵第3团第3营第11、12连            宪兵第20团          中国驻印度总指挥:史迪威        副总指挥:郑洞国        参谋长:柏诺德      新编第6军军长:廖耀湘        第14师师长:龙天武        第50师师长:藩裕昆      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        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        炮兵指挥官:金镇          炮兵第4团团长:蒋公权          炮兵第5团团长:刘措宜          炮兵第12团团长:侯志馨          工兵第10团团长:李乐中          工兵第12团团长:梁可发          独立通信兵第三营

(四) 中国远征军直辖及特种部队 (1945年1月国民革命军序列)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第16师师长:刘润川      第130师师长:王理环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第200师(该师属第5军建制,暂归卫立煌指挥)师长:高吉人    兵站总鉴:蒋炎      炮兵指挥官:邵百昌        炮兵第7团团长:陈竞清        炮兵第10团团长:胡克光        炮兵第49团第二连        独立工兵第15团团长:钮铭先        要塞工兵第1团第1营        通信兵第3团第3营        独立通信兵第5营        宪兵第20团团长:魏志超

(五) 缅北滇西作战参战部队序列 (1943年12月下旬-1945年3月下旬)    作战地区:缅甸北部至云南西部    中国驻印军指挥系统(1943年1月)        总指挥:史迪威        参谋长:柏诺德      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        新编第22师        新编第30师        新编第38师        独立炮兵第1团        独立炮兵第4团        独立炮兵第5团        重迫击炮第11团        炮兵第12团        工兵第10团        工兵第12团        轻战车第1~第7营        徒步运输团        汽车辎重兵第6团        骡马辎重团        高射机关枪营        第1工兵营        独立通信兵第3营        特务营        独立宪兵第2营            中国驻印军指挥系统(1943年10月)        总指挥:史迪威(10月29日由李尔登任职)        副总指挥:郑洞国        参谋长:柏诺德      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        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前) 唐宗洽(后)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前) 李鸿(后)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编成)军长: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前) 李涛(后)        第14师师长:龙天武        第50师师长: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白朗上校        战车第1营~第7营        独立步兵第1团团长:徐懋禧        重迫击炮第11团团长:林寇雄        炮兵第4、5、12团        高射机关枪第1营        汽车兵团        辎重兵第6团        工兵第10、12团,第1工兵营        独立通信兵第3营        教导第3团,特务营        运输第1、2大队        宪兵独立第2营      总指挥所属部队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黑路准将          第1支队支队长:肯利生上校            美军第1营          新编第38师第88团        第二支队支队长: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支队一部          第50师第150团          新编第22师炮兵1连          美军第5307支队(加里路)            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1944年5月)        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由卫立煌代职)        副司令长官:黄琪翔        参谋长:萧毅肃      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          副总司令:方天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第116师师长:赵镇藩          第130师师长:张玉廷          辎重兵团团长:刘宝华        第54军军长:方天          第36师师长:李志鹏          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高射炮第49团第3营          第6军山炮营          辎重兵团团长:雷震玻          工兵第2团团长:林松          独立工兵第24营          通信部队:有线电6个排,无线电4个排      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          代理总司令:黄杰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9师师长:张金廷          第33师师长:杨宝毅          第76师师长:夏德贵          辎重兵团团长:段寿涛        第6军军长:黄杰(兼),史宏烈(后代)          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          预备第2师师长:顾葆裕          战车防御炮营          通信兵营          辎重兵团团长:郑殿起        第71军军长: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刘又军          第87师师长:张绍勋          第88师师长:胡家骥          辎重兵团团长:吴焘          第200师师长:高吉人            第5军炮兵营      直属部队:        第8军军长:何绍周          荣誉第1师师长:汪玻          第82师师长: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熊绶春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炮兵总指挥部指挥官:邵百昌          重炮第10团团长:胡克先          重炮第7团团长:吕钦黄          重迫击炮第二团团长:廖治民        工兵指挥官:傅克军        通信兵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 总指挥:郑波        美空军第14航空队 司令:陈纳德          中型轰炸机中队2个          战斗机中队3个            中国驻印军(1945年4月序列)        总指挥:萨尔登        副总指挥:郑洞国        参谋长:柏诺德、博金      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        新编第30师师长:唐守治        新编第38师师长:李鸿        第50师师长:潘玉昆        独立步兵第一团        炮兵第4团团长:蒋公权        炮兵第12团团长:侯志馨        炮兵第5团第2营        重迫击炮团团长:徐懋禧        战车指挥官:博朗          战车第1、2、3营        工兵第10团团长:李乐中        工兵第11团团长:梁可发        独立通信兵第3营        宪兵营        辎汽团团长:曹阴        辎重兵团团长:曹开谏

中国远征军及盟军编制表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英(继任)

  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团长 林蔚

  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史迪威


  第5军

  杜聿明(军长)

  第200师 戴安澜(师长)  新22师 廖耀湘(师长)  新96师 余韶(师长)

  新兵训练处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辎重兵团 杜洪范


  第6军

  甘丽初(军长)

  第49师 彭壁生(师长)  第93师 吕国铨(师长)  暂编第55师 陈勉吾(师长)


  第66军

  张轸(军长)

孙立人将军在反攻缅北战争胜利后应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邀请参观欧洲战场,从缅北登机去重庆前留影
  新38师 孙立人(师长)  新28师 刘伯龙(师长)  新29师 马维骥(师长)

  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 李志鹏(师长)


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1943年初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参谋长 萧毅肃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

  王凌云(军长) 钟松(副军长)

  第9师 张金廷(师长)  第33师 杨宝(师长)  第76师 夏德贵(师长)

  辎重团 段寿涛


  第6军

  黄杰(军长,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 顾葆裕(师长)  新39师 洪行(师长)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

  钟彬(军长) 陈明仁(副军长)

  新28师 刘又军(师长) 第87师 张邵勋(师长) 第88师 胡家骥(师长)

  辎重团 吴涛

  集团军直辖第36师 李志鹏(师长) 第200师 高吉人(师长) 第5军炮兵营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

  周福成(军长,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 赵镇藩(师长,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 张玉挺(师长,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

  方天(军长,阙汉骞继任) (1944年4月第14师、第50师调入缅甸,同年8月编入新6军序列)

  第14师 龙天武(师长)  第50师 潘裕昆(师长)  第198师 叶佩高(师长)

  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8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

远征军司令部直属部队

  第8军

  何绍周(军长) 李弥(副军长) 梁筱斋(参谋长)

  荣誉1师 汪波(师长)  第82师 王伯勋(师长)  第103师 熊绶春(师长)

  第93师 吕国铨(师长)

  炮兵部队指挥部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部 傅克军  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 郑坡

中美联军、中国驻印军指挥系统(1942年至1945年5月)

  联军总指挥 史迪威(索尔登继任)  参谋长 柏特诺


郑洞国(1944年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时摄于印度)
  中国驻印军 郑洞国(军长,1944年8月升任联军副总指挥)  参谋长 舒适存

  新38师 孙立人(师长,兼副军长)  新22师 廖耀湘(师长)

  新30师 胡素(师长,新30师于1943年10月调入印度)


  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

  军长 孙立人(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

  新38师 李鸿(师长)

  新30师 唐守治(师长)

  第50师 潘裕昆(师长)(1944年底新6军新22师、第14师奉调回国,第50师编入新1军序列)


  中国驻印军新编第6军

  军长 廖耀湘(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

  新22师 李涛(师长)

  第14师 龙天武(师长)

  第50师 潘裕昆(师长)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30师第88团)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 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加拉哈特部队) 指挥官 梅利尔准将

美国空军

  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 指挥官 陈纳德少将

  辖2个中型轰炸机中队  3个战斗机中队

  第十航空队

英缅军指挥系统(1942年3月)

  英缅军总司令 胡敦(前) 亚历山大(继任)

  英缅军第1军团 斯利姆(军团长)

  英缅军第1师 斯科特(辖第1、2、13步兵旅)

  英印军第17师 史密斯(辖第16、46(后改名48)步兵旅、澳军第63旅)

  直属装甲第7旅(战车约150余辆) 驻缅空军部队(战斗机30架,轻型轰炸机15架)

英印军指挥系统(1943年10月至1945年5月)

  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 蒙巴顿

  英印军第14集团军 斯利姆(军团长)

  第4军 梅塞维  第33军 斯托普福德  第15军 克里斯蒂森

日本缅甸方面军编制(1942-1945)

  司令部直辖部队

  第2师团 第49师团 第53师团 独立混成第24旅团 独立混成第105旅团


  第15军

  第15师团 第31师团 第33师团


  第28军

  第54师团 第55师团 独立混成第72旅团


  第33军

  第18师团 第56师团

战斗历程

第一次远征

作战

  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此时由于缅甸战事吃紧,英国人却又急着要远征军入缅参战。2月16日,蒋中正下令先运送第5军入缅,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3月7日,200师到达同古,3月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此为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接触。3月19日,200师首次与日军地面部队接触,由于缅甸交通线不断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极延误,后续部队始终没有按原定计划到达同古,10余日后,200师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但自身伤亡也达2000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并且还要面对4倍于己的敌军包围,杜聿明审时度势,下令200师于3月29日晚从同古以东突围。3月30日,日军进城后才发现同古是一个空城。

中国远征军渡怒江
  随后中国远征军准备进行平满纳会战,然而,在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军队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

  4月14日凌晨,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请求解救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4月19日下午5时,在新38师师长孙立人、副师长齐学启和113团团长刘放吾的带领下收复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中、英、美三国轰动。

  4月20日,史迪威和罗卓英轻信英方关于在仁安羌和乔克柏当之间有敌军3000余人的情报,命令第200师长途奔袭至乔克柏当。第200师到了乔克柏当后,发现没有日军,只有英军在新38师的掩护下撤退。而后又退回到棠吉,浪费了宝贵的3天时间,使日军抢先攻占了棠吉,4月23日下午,200师向棠吉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于4月25日18时占领棠吉。而在4月24日,在日军猛烈攻势之下,第6军被迫放弃雷烈姆,

  日军随后从雷烈姆北进,因此时防守棠吉已无意义,第200师遂于4月26日主动放弃棠吉。

  4月29日拂晓,日军猛攻腊戍,第66军伤亡惨重,当天中午,日军占领腊戍,第66军各部退守新维。所谓曼德勒会战已经彻底成了泡影。此时撤退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撤退

  东线方面,第6军于4月24日被迫放弃雷列姆之后,且打且退,5月12日,退到萨尔温江东面,随后撤回国内。

遭到日军合围,补给全无的中国远征军,开始分路突围向国内和印度撤退。图为史迪威将军带领部下向印度撤退
  中线方面,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第96师主力于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曼德勒转移,于当天夜间十时全部到达。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五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蒋中正7日的命令向国内撤退。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

  新38师师长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新38师是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支保存建制的部队。

  杜聿明率领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转打洛到新平阳,迷路的远征军在森林里转来转去,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野人山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使得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由于预定回国路线所经的中缅国境已有大量日军把守,这只部队最后还是改道去了印度。

  第200师至棠吉,以后沿途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国。5月18日,第二百师分兵两路通过细(胞)抹(谷)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伏击。激战一天,第二百师伤亡过半,终于成功从东面山坡将日军阵地撕开一条缺口,部队突围而出,官兵得以死里逃生。戴安澜在突围时被两颗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和腹部。5月26日,戴安澜将军逝世。

  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回国。

  据战后统计,穿越野人山的部队有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做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闻名。

第一次远征结果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第二次远征

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的训练

  1942年7月15日,新38师由英帕尔开往蓝姆伽,8月初,从缅北野人山脱险入印的的第5军新22师和军直属部队也来到了蓝姆伽。根据中美协议,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同时,国民政府利用驼峰空运飞机回航的机会,每天空运几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补充兵源。1942年底,由于史迪威与罗卓英矛盾不可调和,蒋中正被迫将罗卓英调回国内,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第8军军长郑洞国中将接替罗卓英的职务。同时决定在驻印军指挥部下设新编第一军建制,下辖新38师、新22师。郑洞国任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22师师长。3月中旬,郑洞国率军部人员来到蓝姆伽,正式成立新一军。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师兵员陆陆续续空运到印度,新30师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师与第50师的兵员也空运到了印度。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换装了美式装备,有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充足的粮食,军事训练十分扎实。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训练和丛林生存的过硬本领。再加上同时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踊跃参军,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这两点使得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线稳定之后,国民政府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反攻缅甸。1943年2月1日,蒋中正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从重庆飞到楚雄就任,着手进行远征军部队的训练和反攻计划的制定。1943年8月,远征军的5个军编练和装备基本完成。后调来的第54军也在11月完成改编。其中,第11集团军下辖第2、第6、第71军和第200师。第20集团军辖第53、第54军共4个师。另外第八军和第93师直属远征军司令长官部。1943年冬,陈诚因病辞职,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

反攻

  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经过血战之后,新38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随后在新38师的配合下,新22师于1944年3月5日攻克孟关。后来两师合作攻下瓦鲁班。配属于新一军的战车第一营与新二十二师之六十六团所属步兵营在3月3日的瓦鲁班战役中迂回奔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而后此日被国军明定为装甲兵节以兹纪念。

中国远征军正在进攻缅北密支那日军
  1944年4月份新22师、新38师、第30师、第50师与先前以空降奇袭密支那的麦瑞尔突击队联合围攻攻克此地。攻克密支那后部队休整了2个月并保护密支那机场不受日军收回,此时第14师、第50师、新30师借助空运运抵缅北前线换装训练,中国进入缅甸的部队已达到5个师。为便于指挥,新一军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新一军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军长孙立人。新六军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军长廖耀湘。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然而12月初日军一号作战的攻势推进至独山,贵阳告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新六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六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新六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留下第50师与新一军作战,归新一军指挥(后来正式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一军攻克了八莫。

  在驻印军反攻初具成果之后,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反攻开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于雨季强渡怒江,于6月底血战至腾冲附近。经过3个月的战斗,于9月14日解放腾冲。第11集团军于6月1日渡江,新28师于4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由于日军工事齐全并占有地利,该师五攻未克,损失惨重。7月1日攻坚行动改由第8军接手,该军以三个师轮换进攻,连续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敌阵,全歼守敌。远征军经过血战,于11月3日攻克龙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复畹町。1月22日中午第53军第116师与新一军一部在木遮相会,旋以钳形攻势向芒友推进,

  1945年1月15日,新一军攻克南坎,并继续前进,于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中国远征军会师。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车典礼在畹町城举行。会师后,滇西远征军回国,新一军与第50师南下,新一军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先后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麦等市镇,新50师自从1944年渡过伊洛瓦底江以来,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挺进600公里,毙伤日军3500余人。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随后中国驻印军凯旋回国。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次远征结果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收复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主要战役

1942年第一次远征:

  同古战役:1942年3月19日,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仗。历时12天,由戴安澜率领的第5军第200师和日军第55师团展开正面交战,伤亡2000余人,歼敌5000有余。

  仁安羌大捷

  缅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远征:

卫立煌在松山前线
  滇西缅北战役

  腾冲战役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密支那战役

  平满纳战役

  瓦鲁斑战役

阵亡将军

  齐学启将军,新38师副师长,垫后掩护主力转移并沿途收容伤兵,被日军偷袭,伤重被俘,后在仰光战俘营被汉奸刺杀身亡。

  洪行中将(追授),第6军新39师副师长, 1944年12月17日,云南龙陵牺牲

  闽级廉少将(追授),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云南保山牺牲

  吴一彬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27日,缅甸埋通牺牲

  戴安澜中将(追授),第200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牺牲。

  林泽明少将(追授)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平满纳会战牺牲

  柳树人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牺牲

  李著林少将,滇缅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参谋长,1943年夏,缅甸牺牲

  陈凡少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参,1944年1月31日,缅甸牺牲

  张健洪少将,第5军高级参谋,1944年1月31日,缅甸牺牲

  李懿少将(追授),第六军预备第二师第五团团长。1944年11月29日,在腾(冲)龙(陵)战役中牺牲。

  覃子彬少将(追授),第54军198师594团团长,1944年5月11日大反攻,北斋公房时殉国。

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大事记

一九四一年

  十二月八日 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

   九日 英、美相继对日宣战。中国政府发表对日、德、意宣战文告。英、美、中、加、荷、澳、新(西兰)、法等国反法西斯联合阵线形成,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十二日 蒋介石令第五、第六军入缅,归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指挥。

   二十三日 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筹建中国远征军,准备入缅作战。

   二十六日 蒋介石又令第五、第六两军暂勿入缅。

   三十一日 罗斯福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由蒋任统帅,蒋同意接受并拟组联军参谋处,在统帅指挥下进行工作。

一九四二年

  一月四日 蒋介石电请罗斯福指定一亲信将领,担任中国战区联军统帅部参谋长。

   十四日 经马歇尔推荐,由史迪威担任联军统帅部参谋长。

  二月一日 蒋介石令第六军入缅后归该军军长甘丽初指挥。

   二日 蒋介石又令第六军入缅后归英国方面指挥。

   二十五日 蒋介石令第五军由滇西进入缅甸之周古及其以南地区,第六军由昆明经保山从泰缅边境前进。两军均由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统一指挥,杜由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不久,胡敦改任参谋长,总司令由亚历山大接任。

  三月一日 蒋介石由昆明飞抵缅甸腊戍。

   三日 史迪威在腊戍会见到此视察的蒋介石。

   四日 蒋介石面告杜聿明:“你归史迪威指挥,对史要绝对服从。”

   八日 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第200师到达同古。蒋介石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       日军占领仰光。

   十一日 骑兵团附工兵步兵一部,推进至皮尤河南奉一带。

   十二日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由卫立煌任司令长宫。卫未到任,先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代理,后由罗卓英继任。

   中旬 第六军到达毛奇、孟畔、猛东地区,第六十六军进驻腊戍、曼德勒,协助英军作战。

   十八日 日军到达尤河南岸,与我军发生激烈的前哨战。

   二十日 同古序战开始,激战十二日,予敌重创。此时新编第二十二师由叶达西方面向敌猛烈反击,敌势受挫。

   二十九日 远征军放弃同古,突围北撤。

   三十日 日军进占同古。

  四月一日 西路英军放弃普罗美,日军继续北犯。

   二日 蒋介石令罗卓英任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五日 蒋介石偕罗卓英到腊戍,次日到梅苗亲自部署,决定平蛮纳会战,增调第66军入缅。       敌第18师团一部攻叶达西,并以千余人渡西迂回我军侧背,激战数日,我军转移斯瓦河北岸抵抗,敌渡河北犯。

   七日 第66军开始入缅。

   十四日 敌陷马格威,英缅军退守仁安羌。

   十六日 敌陷仁安羌。我军转移平蛮纳主阵地。

   十七日 英缅军第一师及装甲第7旅共7千余人被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

   十八日 中国远征军以新编第38师之一部驰援仁安羌被围之英缅军,将敌第33师团先头部队击溃,英缅军全部解围,救出英军、美教士合计五百余人,以及驮马千余匹。捷报轰动英伦三岛,以后英方曾向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团长孙继光等颁发勋章。

   二十日 敌占罗衣考。

   二十一日 第五军第200师及军直属部队一部奉命向西路乔克巴当调回梅克提拉,转向棠吉运输,进击由罗衣考北进之敌。英缅军撤退至宾河北岸。

   二十三日 我先遣骑兵团第200师一部向棠吉推进中与敌发生激战。英缅军退乔克巴当。

   二十四日 我军200师克复棠吉,敌大部东窜。

   二十五日 敌攻陷雷列姆、猛脑、孔海坪等地,分两路向腊戍突进。

   二十六日 我军自动放弃棠吉,远征军之主要阵地腊戍因而失去屏障。敌先后占领细胞、南马。

   二十七日 西路英缅军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向印度英帕尔撤退。我军第66军阻敌北进,伤亡较重。

   二十九日 我军放弃腊戍。

  五月一日 新维失守。

   二日 贵街失守。

   三日 畹町失守,敌占八莫,向密支那进犯。遮放,芒市,龙陵相继失守。

   四日 为阻止日军东进,我军炸毁惠通桥。

   五日 敌陷松山,进至惠通桥,由上游渡过怒江东犯,滇西告急,昆明震惊。第36师由西昌驰援,与过江之敌激战,东岸高地为我军控制。四、五两日敌机狂炸保山,适逢集市贸易,城乡居民死伤千人以上。

   八日 敌占缅北重镇密支那。

   九日 我有力部队于怒江上游渡河,威胁敌侧背。

   十日 敌攻陷腾冲。我驻守军第2师全部渡河,还击该敌。

   十八日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突围中负重伤,团长柳树人、刘杰阵亡。

   十九日 我军主力继续渡江,攻击敌侧背。第18师由惠通桥下游渡河,进出镇安街、龙陵一带,破坏敌后方出路,阻敌增援。

   二十六日 戴安澜师长伤重不治殉国。

   三十一日 我军改取守势,准备以后之反攻。此后,滇西边境形成了隔江(怒江)对峙局面,远征军之西路军已向印度撤去,东路军撤至滇西与敌对峙,中路军分头撤退:一路经打洛、新平洋到达印度岛,一路经孟拱、孟关、葡萄、高梨山返国;一路渡南盘江,经梅苗、南坎以西返国。

  六月十日 林蔚率参谋团人员离保山回昆明。中国远征军此次入缅作战以失败告终,损失奇重,计入编时约10万兵员,此时仅余4万左右。

一九四三年

  四月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楚雄成立,陈诚任司令长官。10月,陈诚病,由卫立煌接任。

  五月 军事委员会驻滇干训团在昆明成立。原大理的滇西战时工作干训团,改称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同时在印度设立兰姆伽训练学校。当时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决定给予中国军队十二个军(一说十三个军)的美械设备。

  六月二十九日 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

  十月十日 史迪威令中国驻印军向大龙河西岸敌据点进攻,随军派出工兵部队,修筑中印公路。

  十一月一日 新编第38师第112团占领拉加苏、新平洋等地。

  十二月下旬 新编第38师向敌加强攻击,敌向大龙河东岸撤去,西岸敌各据点先后被我攻克,中国驻印军取得第一次反攻作战的胜利。中印公路亦修通至新平洋。同时,新编第22师第65团向打洛推进。

一九四四年

  一月九日 中国驻印军右路新编第22师渡大奈河,沿左岸开路前进。

   二十三日 新编第22师向敌发起猛攻,经数日激战,毙敌官兵约200百人。

   三十一日 新编第22师攻占打洛。

   本月,左路之新编第38师先后渡过大奈河和大龙河,肃清孟阳河之敌。

  二月一日 新编第38师进占太伯卡及甘卡,夺取敌交通要点。

   二十三日 新编第22师先后攻克腰班卡、拉征卡、拉貌卡等敌据点,至此,孟关外围之敌皆被我肃清。

   二十四日 我军分左右两翼继续向南推进,战车营也同时配合行动。美军一个支队(约步兵一个团)亦在我左侧向瓦鲁班推进。

  三月五日 新编第22师从正面猛攻孟关,经激烈战斗后攻占孟关,毙伤敌800余人。战车营亦攻抵宁库卡,先后共歼敌1400余人,敌军18师团主力被击破。

   六日 新编第38师一部占领瓦鲁班东北之拉干卡。随即与攻占孟关之新编第22师协同围攻瓦鲁班。

   九日 激战两昼夜,我军占领瓦鲁班和秦诺。

   十五日 战车营和新编第22师攻占丁高沙坎。继之向坚布山隘进攻。

   十九日 攻克天险坚布山隘。

   二十八日 我军攻占高鲁阳。

   二十九日 我军进吕沙杜渣。至此,胡康河各战役胜利结束。自1943年10月至1944年3月底,中国驻印军南进150余公里,先后击毙敌军官60余名,士兵4100余名,其伤亡人数总计12000余名。我军伤亡总数为6495人。

  四月四日 我军向孟拱河谷守敌部署进攻,经15天激战,新编第22师、新编第38师先后攻占瓦康至丁克林之线。

   是月,第14师和第50师空运印度。

  五月三日 美飞机36架配合作战,新编第22师在战车掩护下,向英开搪守敌包围攻击。

   四日 新编第22师攻占英开塘。

   十一日 中国远征军为配合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打通中印公路,决定强渡怒江,向入侵滇西之敌发动反攻。远征军攻击部队第20集团军之第53军和第54军,及防空部队第11集团军之新编第39师,第76师和第88师之各一加强团,于本日自双虹桥至栗柴坝间,分七处强渡怒江。

   十二日 新编第39师一部攻占红木树;第198师由栗柴坝渡江后攻占桥头、马面关,主力围攻腾北重镇北斋公房,第36师在双虹桥附近渡江后,对敌发动进攻。我军越过高梨山,进至瓦甸、江苴街以东之战。

  五月十七日 驻印军第50师第150团和新编第38师第88团,在美军支队配合下,攻占密支那西机场。

  六月一至三日 远征军第2军及第71军配属新编第39师,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各附近渡江。

   四日 远征军新编第28师攻克松山外围据点腊猛后,立即围攻松山。

   九日 第87师攻克镇安街。

   十日 第87师、88师一度攻入龙陵,敌增援反扑,我军退据龙陵东北部,与敌对峙。

   十四日 我军攻克北斋公房。

   十六日 驻印军两冀协力猛攻卡盟,经多次冲杀,终于攻占卡盟。

   十八日 新编第38师第114团强渡孟拱河,向敌攻击,解救被围英军第77旅,并占领孟拱外围各据点。

   二十日 远征军第36师攻克瓦甸,第53军攻占江苴街。

   二十四日 远征军第九师攻克象达,向芒市前进。

   二十五日 驻印军新编第38师经两昼夜激战,占领孟拱。孟拱河各战役历时三月,至此胜利结束。此役歼灭敌第18师团,重创其第2师团第4联队、第53师团第128、151联队、第56师团第146联队。先后毙敌11500余,其伤亡总数约26000人,生俘田代一大尉以下117人。我军伤亡官兵4591人。从此中国驻印军控制了缅北整个战局,奠立了反攻作战的胜利基础。

  七月六日 密支那攻防战已达40余日,驻印军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到密城前线视察,决定于“七七”抗战七周年纪念日向守敌发动全面进攻。

  八月五日 中国驻印军在盟军协同下,攻克密支那,全歼守敌。此役历时三个月,守敌第18师团第114联队主力,第56师团第148联队主力,工兵第12联队一部其他部队共3000余人全部消灭,俘敌官兵69人。我军伤亡6000余人,其中阵亡官兵2000余人。至此,驻印军第1期反攻任务胜利完成,开始对部队进行整顿。整顿期间,驻印军奉命改编为两个军,即新编第1军与新编第6军。

   中旬 第2军第76师主力攻占放马桥,切断龙陵、芒市间敌之交通线。第70军第87、88师和第8军荣誉第1师主力等部,对龙陵再次发动围攻。第116、130、195师和预备第2师向腾冲守敌猛攻。日军第56师团得到第2师团的增援,向远征军反扑,远征军进展迟缓。

  九月八日 远征军攻占松山。新编第28师自6月4日起,对松山守敌发动五次围攻,未克,继由第8军自6月下旬起接替攻击任务,又连续发动9次攻击,费时3月,终于攻克松山。

   十四日 远征军攻占腾冲。远征军自渡江至攻克腾冲止,共历大小战役40余次,毙敌军官100多和士兵6000多,俘敌军官4人和士兵60多人。远征军伤亡官佐1300余人,士兵17000多人。

  十月初 中国驻印军陆续向八莫地区推进。

   二十九日 新编第38师主力攻占庙提,太平江北岸之敌已全部肃清。

  十一月三日 中国远征军各部协力攻克龙陵,继续向芒市推进。新编第38师进抵不兰丹及新龙卡巴之线,向八莫迂回进击。

   十九日 远征军将八莫外围敌阵全部摧毁,同时新编第30师主力分成三纵队绕道向南坎攻击。

   二十日 中国远征军第6军攻克芒市。

   二十一日 新编第22师攻克东瓜(同古)。

  十二月一日 第71、53军主力,第2军一部及第200师等部协同攻克遮放。

   上旬 第14师及新编第22师奉令空运回国。

   十五日 新编第38师主力攻占八莫,敌守城司令原好三大佐被击毙。自10月15日由密支那向八莫发动攻势以来,经过70多次战斗,消灭敌官兵2400余人,生俘20余人,远征军伤亡官兵1000余人。

一九四五年

  一月十五日 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0师和新编第38师一部攻占南坎。

   二十日 远征军第9师、第88师克畹町。

   二十二日 远征军第53军与驻印军新编第1军先头部队取得联系。

   二十七日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会师于畹町附近的芒友,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二十八日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和盟军在畹町举行会师典礼。

  二月二十日 新编第30师主力攻克新维。

   二十三日 第50师攻克南图(南都)。

  三月二日 新编第38师攻克朋朗、温塔。

   六日 新编第38师攻克老腊戍。

   八日 新编第38师攻克腊戍。

   十六日 第50师攻克细胞。

   二十七日 新编第30师攻占猛岩。

  三十日 第50师与英军在乔梅会师。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在滇西及缅北反攻作战至此胜利结束,中印公路修筑完成。此次反攻作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国外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对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地形地势险峻和日军拼死顽抗,战斗至为惨烈。日军死伤官兵48500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官兵17700余人,中国远征军自强渡怒江至战斗结束,伤亡官兵4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