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齐国故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东临淄:临淄齐国故城城垣遗址
山东临淄:临淄齐国故城
山东临淄:齐王宫仿古建筑

  临淄齐国故城,自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齐立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战国策·齐策》这样描述临淄的富裕、繁华景象:“临淄之途,车毂(gu)击,人肩摩,连衽(ren)成帷,举袂(mei)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临淄被誉为“海内名都”、“东方罗马”。几千年星移斗转,昔日的热闹景象虽已荡然无存,但那记载着齐国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城阙却依然存在。

位置与形制

  齐国故城位于临淄区齐都镇。故城分大城与小城两部分。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是国君和主要大臣居住的宫城,南北2千米,东西约1.5千米,周长约7.2千米;大城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南北4.5千米,东西3千米,周长14.1千米。大城和小城总周长约21.3千米。小城墙基一般在20-30米宽,最宽处达55米。大城墙基宽分20、25、30、34、43米不等。大城西墙被压在小城北墙之下,表明大城建造年代早于小城。城墙都是用土夯筑而成,夯层分3至7公分不等。如今,城墙遗址还保留着小城北墙西段,大城北墙东段、南墙东段、西墙南段。有的高达5-6米。因东、西城墙沿河岸弯曲而建,故出现城墙拐角24处,仅沿淄河东墙就有14处。史书记载,齐城有门13座,已探明11座,其中小城城门5座:南门2座,东、西、北门各1座;大城城门6座:南、北门各2座,东、西门各1座。按交通干道的走向和城门的布局,还有西门1座,约在今齐都镇永顺村北,排水道口以南,群众传说叫“三圣门”。另一座是东门,在河崖头村南,或葛家庄以北,传为“雪门”。

  齐城城门名见于史书记载的有申门、稷门、雍门、杨门、广门、东闾门、虎门、龙门、鹿门、郎门、章华门、北门、南门、东门、西门等,因为多数未记明确切方位,难以一一定位。比较肯定的申门、雍门、杨门是西门,东门、东闾门、广门为东门。章华门为北门。

宫殿建筑遗址

  小城的西北部有一座高大的夯土台基,名叫桓公台,俗称梳洗楼、梳妆台,现高14米,南北86米,东西77米。此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称营丘,唐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台为齐国宫殿高台建筑遗址。在桓公台以东约1000米处,是约有6000平方米的“金銮殿”建筑基址。这里多次出土铺地花纹砖、脊砖、各种纹饰的全、半瓦当。可见当年齐王宫室的宏伟、华丽、辉煌。

交通干道

  故城大、小城内发现10条干道,其中小城内有3条,大城内有7条。小城内干道:东侧门大道,现保存约1200米,宽8米;西门大道,长约650米、宽17米;北门大道,南伸尚存1430米,宽6至8米。大城内干道:东部南北干道,自南墙东门通向东北,全长3300余米,宽20米;中部南北干道,全长4400米,宽20米;北部东西干道,自东门西行偏西北,直至西墙,长约3600米,宽15米左右;北墙西门大道,南伸,与北部东西干道相接,现存650米,宽6米多;中部东西干道,长2500多米,宽17米左右;西门大道,东伸约1000米,宽10米至20米。此外,在离南墙200至300米处有一条与南墙平行的道路,长约1900米,宽4至6米;西墙附近与西墙平行的南北道路,南通小城北门,宽4至6米。除后两条和小城北门干道可能是晚期的道路外,其余均为故城早期的主要交通干道。大城的两条南北大道与两条东西大道在东北部相交叉,形成一“井”字形,这一带应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市井中心。

排水系统

  齐故城利用淄河和系水作东西两面的自然护城河。筑城之时,又在大城南北城墙外挖筑了人工护城壕沟6140米;小城的东、北、南和西墙南段(接系水),挖筑了人工护城壕沟5780米,与淄河、系水相连通,使城四面环水,城池俱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护城、排水网。筑城时在城墙下设置了精巧而科学的排水道口。齐故城大、小城设有三大排水系统,四个排水道口。1号排水系统,位于小城西北宫殿区,南起桓公台的东南,通过桓公台的东部和北部,向西穿过西墙下的①号排水道口注入系水,全长700米,宽20米。2号排水系统,位于大城西北部,由一条南北向水沟和一条东南西北向排水道组成,南起小城东北角,顺南高北低的地势直通大城北墙西部的②号排水口注入北墙外护城壕,全长2800米,宽30米,深3米左右。东西向排水沟是在这条南北排水沟的北段向西北分出一支流,流向西北通过大城西墙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流入系水,长1000米,宽20米左右。这一排水系统承担着大城内绝大部分的废水和积水的排泄。3号排水系统,位于大城东北部,长约800米,起点不明,止于大城东墙北段的④号排水道口,流入淄河。

  1979年,文物考古部门对③号排水道口进行了发掘清理。发现此段城墙墙基宽40米,排水道口建在城墙下,排水道口呈东西向,用自然青石垒砌构筑,总长42米,宽7至10.5米左右。由进水道、过水道、出水道三部分构成。过水道用石块构筑出15个方形小过水孔,水孔分上、中、下三层,每层5孔,水经石隙而过,人却不能通过,既能排水又能御敌,建造十分科学。

手工作坊遗址

  故城内,发现了冶铁、炼铜、铸钱、铸镜和制骨等多种手工作坊遗址多处,其中,冶铁遗址6处,炼铜遗址2处,铸钱遗址2处,铸镜遗址2处,制骨作坊遗址4处。另外,大城还有多处陶窑遗址。

  齐国故城保存完整,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1961年3月4日,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5年,临淄齐国故城列入“十一五”中央政府引导的大遗址保护项目;2006年12月15日,临淄齐国故都与齐王陵进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列第17位,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单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