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瓦尼·契马布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乔瓦尼·契马布埃作品:耶稣受难像
乔瓦尼·契马布埃作品:《宝座圣母像》 (The Madonna in Majesty),蛋彩木板,385 x 223 cm,意大利乌菲奇博物馆藏
乔瓦尼·契马布埃作品:《Apocalyptical Christ》,1280-83年,壁画,350 x 300 cm,比萨圣佛兰西斯教堂

  乔瓦尼·契马布埃(Giovanni Cimabue;1240-1302年),又译乔瓦尼·契马布耶,原名本奇维耶尼·迪·佩波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位敢于与当时受人们认可和崇拜的拜占庭风格说不的人,尽管有的时候,契马布埃的作品中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这一风格。契马布埃的这一特点和他本人的性格以及生活成长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之后的很多人,为了纪念这一位位艺术领域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物,乔瓦尼·契马布埃成为了之后很多画家学习的典范。在当时,拜占庭风格包含的是一些极为平直的场景,毫无生动而言。这时候,乔瓦尼·契马布埃勇敢的站了出来,反对这一艺术风格,并极力推崇自热主义,他所描绘的作品更倾向于平凡的自热的写实,色彩对比分明。某种意义上来说,乔瓦尼·契马布埃是这次艺术领域发生的这次运动的先驱人物。在契马布埃后期的作品中,能很好的表现这些变化,给之后的画家和与阅读者以更多的启示。代表作品有《四天使围绕的圣母子与圣方济各》,《宝座圣母像》,《基督受难图》(佛罗伦萨圣克罗克教堂),《圣母子与天使》(比萨圣佛兰西斯教堂)等。

  根据1550年瓦萨利的说法,“契马布埃几乎就是文艺复兴绘画的原动因”。虽然但丁视其为乔托之前最伟大的画家.约在1264年至1268年间,他在阿雷佐创作完成了一幅大型《耶稣受难像》(现存圣多明各教堂)。1272年,他旅居罗马,但是未留下任何他曾在那里逗留过的痕迹。不久之后,他绘制了一幅蛋彩画《耶稣受难像》(现存佛罗伦萨),其中的重大创新直到1966年佛罗伦萨洪水后修复这幅画时才得以发现。在阿西西的天主教大教堂圣方济各大教堂里,他于1277年至1279年间率领罗马画家雅科波?托利蒂(Jacopo Tornti)、锡耶纳画家杜乔和佛罗伦萨画家乔托等人完成了壁画《福音传道者》、《基督》、《圣母玛利亚和圣徒的生活》等。虽然这些壁画在1996年的大地震中遭到严重损坏,但契马布埃因而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佛罗伦萨画家。

  大约在13世纪末,契马布埃创作了一些《圣母抱子画》(现分别藏于博洛尼亚的塞尔维教堂、佛罗伦萨、都灵、萨巴乌达和巴黎的卢浮宫)。卢浮宫的《圣母抱子画》与杜乔的艺术风格极其相近,是为圣方济各修院教堂绘制并在巴黎创作完成的。1301年至1302年间,契马布埃可能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比萨大教堂主教座堂的镶嵌画。(在《耶稣基督》旁边的《福音传道者圣?让》)

  契马布埃是杰出的托斯卡纳绘画艺术的创始人:乔托、杜乔和西蒙?马尔蒂尼都曾受其影响。他对新绘画构思、对根本的“现代性”的直觉宣告了近代艺术时代的来临。契马布埃对肖像学笔法、绘画技巧和形体作了改动,从而确保了从拜占庭艺术向哥特艺术的过渡。他的形象艺术语言展现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感性的隆起、透明的色调、优雅的线条、写实的面部表情无不赋予画中的圣人以人性和自然的魅力,与之前拜占庭绘画庄严呆板的圣人形象大相径庭。

  契马布埃的《宝座圣母像》(The Madonna in Majesty)不论是从圣像的画法来看,还是从透视的角度出发,这幅圣母像都具有一些新的内容:位于宝座台阶下方的三个拱廊当中,契马布耶布置了四幅先知的半身像;而上方的宝座,则像一座象牙和黄金建造的宝塔一般,耸立在两排天使中间。他将画面作如此安排,实际上具有形式上的意义:下方拱廊的含义有两个——一方面是要表现出半圆形建筑物的透视深度;另一方面则暗示一座地下墓穴的形式,影射着这仍是一个掩盖真理的时代;而宝座的形式也同样向下弯曲具有这种含义,圣母背后的宝座靠背曲线,更有助于造成纵深的效果。这个画面确实是完全依照新的透视布局所构思的:宝座上端坐着圣母马利亚,座椅的深度很浅,色调轻盈又闪烁着金光,宛如一个透明物体;这种色调可以造成空间感,但同时也会造成非物质感。正因如此,那些按先后次序排列的天使姿势,同样产生了纵深的感觉,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图象,解释为天使正试图将圣母的宝座抬起,或者试图将宝座放下。这种空间感真是妙不可言,全然出自契马布埃本能的透视感,那些似乎是向后倒退的天使、宝座基石的建筑,以及先知所在位置的漩涡花饰拱廊,共同界定出了圣母所处的空间。她的左臂怀抱着圣婴耶稣,仪态端庄而肃穆。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