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塔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九塔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南郊柳埠镇亓城村秦家庄东北的灵鹫山亓城峪山腰间,因寺内有九顶塔而得名。根据寺内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许邦才所撰《重修九顶观音寺记》碑中记载:“寺建于此,莫知其始,历考寺碑,惟得唐天宝大历之文为古,然曰重修,则犹非其始也。意必建于隋、梁间而无稽……”。说明九塔寺始建于隋、梁之间,而盛于唐天宝年间。院内现遗存建筑有:九顶塔、三间正殿、三间配房及碑碣四通。

  九顶塔 九顶塔1988年作为神通寺千佛崖造像的附属文物,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位于九塔寺内。塔为砖筑八角单层亭阁式塔。其顶有九座小塔,因此得名。塔通高13.3米,底边长1.9米。塔身单层呈八角内弧形,其正中有一条明显的分隔线,上半部磨砖对缝,下半部砌筑粗糙,可能当时下半部有木构塔檐式建筑物。塔身南面上部辟拱形券门,门内为一塔室,室内原置一佛二弟子造像,现已无。室内顶为方叠涩状,室内墙四壁有残存壁画,已辨认不清。塔身上面的塔檐是用磨好的砖叠涩挑出十七层,檐上又叠涩收进十六层,形成八角形平顶,其檐部每边向内作弧形凹入,出檐线条柔美。平顶上再筑九座三层密檐式方形小塔,均建在仰莲基座上,九塔正中一个较大,其余八个小塔环绕排列在主塔棱角线上。九个小方塔均向外辟门。这座砖塔,塔身向内弧收,使八个角显得格外突出,叠涩的塔檐出收适宜,九座小塔宾主分明。整个塔构思奇异,造型优美,是罕见的古代建筑艺术杰作。

  关于塔的年代,从塔身和塔檐的内弧,塔平顶上九座小塔的莲座及造型以及塔身墙上宋开宝九年(976年),宋大观四年(1110年),宋建炎元年(1127年)三则题记推断,应是盛唐遗物。再从寺后灵鹫山的天宝年间造像题记作为旁证,这座塔的建筑年代可定为唐天宝时期(742~756年)。

  正殿 位于九塔寺内九顶塔的东北面,筑在高1米的月台上。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原为三间)。硬山顶上挂机制红瓦,房架已改成现代人字木屋架。墙身下为条石,上为青砖,皆用灰泥砂浆砌筑。门为双扇木板门,窗为长方形木制直棂窗。南面外墙上镶嵌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和清嘉庆八年(1803年)两通石碑。殿内西墙上绘有彩色壁画。根据建筑形制来看,此殿应是清末时期建筑物。

  西配房 位于九塔寺正殿的西侧,筑在高70厘米的基台上。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上挂机制红瓦(后改),墙身内有木柱,以承托上面房架,墙体用石块和青砖砌筑。房架由三架梁、五架梁、脊瓜柱、金瓜柱及檩条组成。门为两扇木板门,窗为方形直棂窗。整个配房比较简洁。此房为1942年建造。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