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九成宫醴泉铭

拼音:jiǔ chéng gōng lǐ quán míng
注音:ㄐㄧㄡˇ ㄔㄥˊ ㄍㄨㄥ ㄌㄧˇ ㄑㄨㄢˊ ㄇㄧㄥˊ
解释:唐朝碑文。魏征撰文,欧阳询书,楷体。贞观六年(西元632年)​立。碑载唐太宗在陕西省麟游县九成宫避暑时,发现地泉之事。字体温润峭劲,为欧阳询晚年得意之作。传世拓本以明代李祺藏北宋拓本最善。简称为「九成宫」。
例:
《九成宫醴泉铭》拓片(局部)

九成宫醴泉铭》,中国唐代纪事碑刻。碑址在陕西麟游九成宫遗址。此碑立于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碑高7尺4寸,宽3尺6寸。碑文楷书24行,满行50字,魏徵撰文,欧阳询书丹。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左右两侧有宋、明两代各家题名。碑文所记为唐太宗李世民避暑于九成宫发现醴泉之事。碑铭为欧阳询晚年所书,其用笔沉实稳健,峻利含蓄,结体精确端庄,雍容婉丽,风格典雅安详,虚和高穆,是欧体楷书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及官场注重书法工整,欧体楷书风靡天下,《九成宫醴泉铭》法度谨严,无丝毫苟且之处,遂成为最常用的学习范本而广为流传。原碑因捶拓频繁,字迹磨灭殆尽,后经重新剜刻,但已失原来神采,世间更有翻刻本多种流传。现存原石拓本最早者为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