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后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书后品》,书法品评著作。唐代李嗣真撰。因庾肩吾已有《书品》在前,故名其为后品。此书体例格式上继承了南朝梁庾肩吾《书品》。共记述秦至初唐81位书法家,分为十品。十品由高到低分别为逸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评论之余还有一些史事性的记述。此书在理论方面由一定的见地,另外业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有一定的石料价值。

  此书所载81人,各有叙录,条理姝然。其创上上品之上更列逸品为,明其在九等之上,收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四人。南齐谢赫作《古画品录》时,已经感觉三品分类法不够应用,但其后的书画品评著作都沿用旧法,并吾改动。作者的这一首创,对此后中国书画品评著作及书画赏鉴习惯都有极大的影响,自此以后,逸品说遂成定论。正文逐录了自秦代至唐代书法家共82人。其叙录,评赞条理井然。正文序重讲到六艺及书评,后又介绍书家。列上上品2人,上中品7人,上下品12人。中上品7人,中中品12人,中下品7人;下上品13人下中品10人,下下品7人。

  作者于各品之后都加以说明,解释品第高下的原因,并系以“评”和四言韵文的“赞”,如上品之评云:虫篆者小学之所宗,草隶者士人之所尚,近代君子多好之,或时有可观耳。中品之评云:古之学者皆有规法,今之学者但任胸怀,无自然之逸气,有师心之独任。

  其版本主要有《法书要录》本,《书苑菁华》本等。

特色

  在唐代,《书后品》的历史地位与价值虽然不及其后问世的张怀瓘的《书断》显赫辉煌,但从它延续南朝书品评论体系来说,它的作用还是不应忽视的。

  书后品从体制内容上继承了前人“书品”论的著作,从体制内容上业十沿轨而行的。如分等录人,以示高下优劣;各等后有叙录,赞词,记其事而评其艺。从总的方面看,似无新的,大的突破,但是作为后续“书品”之作,还是有值得肯定之处的。

  《书后品》吸收和集中了前贤们的研究成果,是对南朝兴起的书家艺术品评的一次较好的总结与延伸。纵观全文,它不仅使用了像袁昂的《古今书评》那种类比的方法进行论述,更采撷了庾肩吾的分等列品的品评方式。而品评的标准,仍然是以“骨力与媚趣”,“自然和功力”为主要标准的。从这方面说《书后品》继承前朝书品论的色彩是浓郁和清晰的。但是,还应该看到《书后品》绝不是死守旧说,抄录陈文,原地踏步,它自身也是有发展变化的。

  《书后品》的发展变化最主要的是在品第划分上。李嗣真在庾肩吾的三品九等上增加了“逸品”。“逸品”是书家最高等地。作为艺术标格的“逸”常被人民用于文学艺术审美之中。李氏所说的逸的特定内涵是:神合契匠,冥运天矩,皆可称旷代绝作也。他所提倡的这种逸,是以自然为特征的。

  《书后品》中“不薄今人”的现象,也是应引起重视的。他的这种做法有助于改变书法批评中徒慕虚名,迷信古人的思维模式,进而为完善书法批评的体系和正确掌握批评标准,推动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繁荣,开辟道路。

  此外,《书后品》中还吸录了卫夫人,谢道韫,李夫人女书法家三人,对她们都作出了品评。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