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风光:云台神鹰

  云台山,即古代海上仙山瀛洲,坐落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境内。三面临海,是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山海相拥之处,是珍稀生物的宝库,是佛从海上来的第一站,是自然和文化珠联璧合的灵山胜境,拥有非常罕见的山海大观和人文遗存,自古以来为“东海第一胜境”。为区别于国内的其他几处云台山,驴友将连云港云台山称作“海上云台山”。1986年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内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云台山),1993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海上云台山景区面积40.78平方公里,含世外桃源、万寿幽谷、枫树湾、云雾茶庄、云台石林、悟道庵、法起寺、蓬壶仙境、船山飞瀑、皇窝森林公园、皇窝海滨浴场等景点。其中,蓬壶仙境-二桅尖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山海奇峰,可以观山、看海、看港、看岛、看海市蜃楼、看云台佛光。

  海上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海叫绝,因水谓妙,因古显幽,群山透迄、峰峦叠翠、绿水常流。有江苏独一无二的山海奇峰二桅尖;有“佛从海上来,东土第一寺”之称的法起寺;“紫气东来,王者之气”之称的中国最大的楸树林,自唐宋便分布与此。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笔下的“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此源均指此处。

  站在云台二桅尖之顶,可以俯瞰东方大港、东西连岛、东部城区、连绵群山和浩瀚的大海,感受纵目八荒的豪迈和山海大观的震撼。海上云台山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丰富,拥有植物164科642属1280种,“紫气东来,王者之气”的全国最大的楸树林自唐宋即自然分布于此;山上千年银杏有几十株,构成了十分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笔下的“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均指此处。

  海上云台山景区内有山地、瀑布、田园、村镇、海滨、岛屿、港口、遗迹遗址等多种类型的景观资源,组合度高,部分遗址遗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海上云台山可同时观赏山、海、岛、港、城五位一体的华美景象,而云台山本身就以雄、古、秀、险为特色,有气势磅礴、赏海观岛的大桅尖、二桅尖,万寿谷古老奇特的海蚀地貌,丰富多样完整的森林带谱,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黄海景观,奇异多变的天象景观。灿烂悠久的文化遗产等诸多景观交织辉映,使这里的自然景观加上闻名于世的花果山风景区,构成了连云港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精华,使其成为华东地区观山看海的最佳去处。

海上云台山的形成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首句为“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瀛洲”即今海上云台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明朝将云台山列为“海内四大灵山”之一,清代被列为“海内四大名山”之一。海上云台山又称北云台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形成于16亿年前的震旦纪,是华北古陆的一个组成部分,面积40.78平方公里。距今约1.1万年前,全球转暖海面迅速上升,云台山成为海中岛屿,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海上云台山才和大陆相连。云台山自古以来为东海第一胜境,在《尚书·禹贡》、《山海经》、《太平寰宇记》、《水经注》、《汉书·地理志》、《梦溪笔谈》等古代典籍多有记载。在《山海经》中称为都州山,一名郁洲山、郁郁山,明万历24年(1596)始称云台山。

气候

  海上云台山处于暖温带南部,常年平均气温14℃,1月平均温度-0.4℃,极端低温-19.5℃:7月平均温度26.5℃,极端高温39.9℃。历年平均降水量920多毫米,常年无霜期为220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日照、风能资源为江苏最多,也是全佳地区之一。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发展一个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种群体系。

地质地貌

  海上云台山位于华北古陆的南缘,属鲁苏地质,与山东的泰山、崂山一脉相承。它的岩石为变质岩,地质学上叫片麻岩,是二十四五亿年前造山运动中,受到高温高压后发生变质形成的,岩性坚硬,色白质细。海上云台山又称北云台山,有大桅尖、二桅尖等47座山峰,连云港港口便在山北。

历史及传说

  古代,海上云台山所在地宿城是整个海上云台山的区域中心。其它地方虽然有人居住,但人烟稀少,而宿城很早就已经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集镇村庄了。汉代,因其市镇繁荣、人烟稠密而吸引早期佛教的东传。唐代,这里的繁荣达到顶峰。相传李世民亲自东征,赶除外虏,保卫宿城,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有新罗国(今南韩)的船民在这里定居,专事水上运输。当时的宿城属东海县的宿城村,这一建置保留的时间相当长。宋代的宿城同样比较繁荣,尤其是这一时期的佛教建筑遍布山中。

  云台山被重新开发后,被岁月埋藏的厚重文化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游客如云,其中也不乏当代文士大家,他们在迷恋云台山水的同时,也为它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所震撼,或赋诗,或作文,以志此游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