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桃片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阳桃片糕,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曾获得1994年国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并获原万县市"消费者喜爱商品"。

云阳瑞兰斋桃片糕,渝东地区名特产品,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华老字号品牌。

王大汉桃片糕,重庆名牌产品,重庆市著名商标品牌。

起源

云阳桃片糕,起源于盛唐,俗称糯米糕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诗圣杜甫安史之乱,从忠州(今忠县)顺江而下寓居云安(今云阳),因积劳成疾(胃病)四处寻医问药均无果,后在云阳食用糯米糕数天后病情痊愈,云阳糯米糕给诗圣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桃片糕兴旺于明清,称玉带糕,经历代制作师傅的传承和开发,至今享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明末清初,云阳商界名人宋瑞兰在原糯米糕、玉带糕的基础上,新做出了具有地方独特风味的产品“人形桃片糕”,刚一问世即得盛誉,从此以宋瑞兰之名开办的“瑞兰斋”生产的桃片糕代代相传,名扬四百多年而不衰。

瑞兰斋、王大汉桃片糕发展历程源于明末清初的“瑞兰斋”桃片糕,是云阳县唯一传承四百多年的老字号,它具有柔软香甜,营养丰富,利于消化,有补肾、润肺利尿之功能,是渝东名特产品。

“瑞兰斋”桃片糕以上等糯米,经选、筛、淘、炒、夜露、铺地发汗、磨粉合糖搓拌蒸炖、切片而成。

清光绪34年(公元1908年),县城有瑞兰斋、人和斋、福兴斋等18家生产糖果糕点的斋铺。生产的大宗品种有:桃片糕、沙仁糕、健脾糕等糕点。

1890年,宋笃生继承祖业, 成为瑞兰斋桃片糕第十一代传承人.并于1920年至1923年先后担任云阳县商会副会长、会长等职务。

1935年,宋笃生的孙子宋小雅继承祖业,成为瑞兰斋桃片糕第十三代传承人。因后人无心学艺, 将“瑞兰斋”桃片糕的制作秘方和工艺传授给12岁即到“瑞兰斋”学徒的王隆贵(雅号王大汉)。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组建云阳县国营食品厂,并于1988年8月10日注册 “瑞兰斋”商标生产桃片糕。作为“瑞兰斋”桃片糕的传承人,王隆贵先后担任云阳县国营食品厂技术厂长、万县地区糖果糕点质检员,成为瑞兰斋桃片糕第十四代传承人。

1991年,第十五代传承人王茂,沿袭“瑞兰斋”桃片糕的配方和传统工艺,组建云阳县前进食品厂,同年以第十四代传承人王隆贵雅号注册另一商标“王大汉”。

1994年,云阳县前进食品厂整体兼并四川省云阳县食品厂依法获得“瑞兰斋”商标并使用至今从未间断。

品牌荣誉

迄今,云阳县前进食品厂以及“瑞兰斋”、“王大汉”品牌先后荣获如下殊荣:

1993年9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私营企业”;

1994年10月,“王大汉特制桃片糕”被评为国家科委“94中国(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1999年6月,王大汉桃片糕被万州移民开发区管委会评为“99万州名优产品”;207年12月,王大汉、瑞兰斋桃片糕同时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名牌产品”;2008年12月,王大汉隆贵商标被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并于2011年、2014年复审在此通过;2009年9月,瑞兰斋桃片糕制作工艺被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0年11月,被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2009-2010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2011年6月,瑞兰斋商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2014年8月,被重庆市人社局、重庆市总工会等市级五部门评为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2014年12月,瑞兰斋桃片糕制作技艺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称号。

桃片糕制作

“瑞兰斋”、“王大汉”桃片糕品种齐全,口感丰富,主要有香甜口味、椒盐口味、黑米口味、果味口味、蜜桔口味五种。其制作工艺精细,原料配制要求严格,制作工序复杂,具体内容如下:

(一)配制原料

1、糯米:选用优质糯米,要求其纯度高,洁白、颗粒大而匀称,糯度高。

2、核桃仁:要求桃仁饱满、皮肤微黄、香味、口感纯 正、无杂质、无霉烂。

3、白砂糖:必须是用甘蔗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一级或优级白砂糖,要求洁白,无杂质。

4、饴糖:选用以大米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优质饴糖,要求浓度高,颜色好,酸度适中。

5、制作用油:选用优质食用植物油,要求纯度高,颜色纯正。

(二)制作工序

1、选米:采用高、中山上等糯米,隔除杂质,筛去碎米。

2、淘米:将米盛入箩筐,在摄氏30~40度的温水中淘1~2分钟,使米进水而温度均匀,提出水平滤干,再用将近100度热水淋涤去糠灰消毒,米呈白色,浸水匀透,滤干后倒入斗筐,热度散失,用布覆盖上面使之吃水均匀,时间8~10小时,然后散开使水气消失。

3、炒米:用油沙在大黄锅内炒,将米炒泡、焦心,成淡白色,装入团窝散发风火味。

4、粉碎:用石磨碾碎成细粉,再用90~100眼箩过筛,以保粉子细腻。

5、润粉:进润房上润床,用长6米、宽1.87米地面为厢,下面用淘洗蒸煮的河沙置于润床上,沙的湿度为手捏成托,放手即散,上面铺竹席,将粉子散于竹席上(约1~2公分厚)铺散均匀,在润的过程中,每日翻动一次,洒水一次,避免粉子粘在席子上,时间需7天,之后将到时粉子进行筛选,进仓储存3~5月,使用时加温烘热待冷却,使制成品不变形光滑。

6、拌糖:用白糖、食用油,加温溶化煮沸,用蛋清提纯,去黑泡杂质加饴糖,起锅搅拌半小时,使糖油充分混合,状似果酱时倒出摊凉,摊案上反复滚压,使糖粉柔软细腻,再将溶化的白糖渗入选好的桃仁内,两种原料再混合一体加香料,存放半月之后方可使用。

7、做糕:将润粉、搅糖按一定比例放在案台上,用杆筒杆匀,用手搓擦( “三擀三擦”),使之充分混合再置入撮瓢,将2/5装入锡烫中(用锡做成故叫锡烫),再用铜磬(铜板上面固定一个手柄)压平整,将1/5加拌好的核桃仁拌匀,均布于锡烫中用铜磬压平整,再将剩下的2/5装入锡烫中压平,用砸木(木制的工具)打紧,用烫刀和比子将其分成200毫米×100毫米的两等分,连同锡烫一起放入锅中上灶炖糕(又称搭气),温度40—50度,5—6分钟起锅倒出。

8、静置:用专门木柜、散糕胚料、少许特粉,以免粘连,置柜时间约1个对日,使糕体不变形,结构绵实紧密。

9、切片:切片均匀,薄如纸,卷而筒,折而不断,点能及燃。

10、出厂检验:严格按照出厂检验要求,检验、定额包装,标上出厂时间即可出厂。

(三)加工制作设备

“瑞兰斋”、“王大汉”桃片手工制作,具有悠久的历史,所生产出来的系列桃片产品采用了传统工艺,经过经筛选、淘洗、炒米、磨粉、筛粉、回润、回炒、搅糖(熬制、搅拌、杆动)、擦粉、炖糕、蒸烫、下锦、切片等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生产制作桃片的器具或制品有:

1、案台:长240厘米、宽120厘米、高77厘米;

2、杆筒:有大小两种,小的直径为24厘米、长33厘米,大的直径为28厘米、长29.6厘米;

3、擦筛:竹制,圆形,直径为40厘米、高8.4厘米、为16目的筛子;

4、锡烫:微带锥形正方体容器,器口四周留有宽沿,下宽20.5厘米、上宽22.5厘米、高度8厘米;

5、铜磬:铜板上面固定一个手柄,长15.7厘米、宽11.3厘米、厚0.4厘米;

6、烫刀:铁制品,形状有点象菜刀,薄而平整,刀口很直,长19.5厘米、宽10.5厘米,刀口平直;

7、比子:木制,带手柄,长19厘米、宽10厘米、厚1.3厘米;

8、糕池:长方形木制柜子,专放半成品,长66厘米、宽45厘米、高43.5厘米;

9、糕刀:铁制品,呈长方形,刀口平直,刀尖处带钩状,长25厘米、宽18厘米;

10、接糕板:木制,方形,宽20厘米、厚1厘米;

11、棕刷:带有手柄,长30厘米、宽17厘米、厚2厘米;

12、枕木:呈长方形,长40厘米、宽30厘米、厚7厘米;

13、刮刀:铁制品,无手柄,刀口平直,长18.5厘米、宽9厘米;

14、炒铲:木质,带长柄,铲呈弧形,长约34厘米;

15、炒筛:木制品,正方形,为18目的筛子,边长45厘米;

16、炒耙:木制品,留有长柄,长143厘米,宽21厘米;

17、撮瓢:留有手柄,瓢口呈弧形,长25厘米、上口宽15厘米、下口宽18厘米,高5.5厘米;

18、团窝:篾制品,直径200厘米,高13厘米;

19、箩筐:篾制品,直径44厘米,高35厘米;

20、簇笨:篾制品,锥形,直径43厘米,高17厘米。

除上述器具以外,还有大小不一的炒锅、煮锅和蒸锅以及木桶、木盆、石磨等。

传承谱系

瑞兰斋桃片糕自明末清初至今已传承400余年,从未间断,经历了十五代的传承:

第一代:宋瑞兰,本县南岸人,生于清初,十二岁随亲友来县城学徒,后自开斋杂铺。清朝初期,浙江一财主之子唐从,赴云阳任知县,随带糕点师傅陈实,唐从离任时,丢下重病在身的老糕点师,在宋家兄妹收护下陈实病愈。老人见宋家兄妹心地善良,将做糕点的配料和工艺传授,在原糯米糕、玉带糕的基础上,新做出了具地方独特产风味的“人形桃片糕”,刚一问世,即获美誉。从此以宋瑞兰之名开办的“瑞兰斋”生产的桃片糕代代相传,名扬四百多年而不衰。

第二代至第十代,家族传承人不详(无详细记载)。

第十一代:宋笃生,云阳县人,出生日期不详,1890年继承祖业,经营“瑞兰斋”,并于1920年至1923年先后担任云阳县商会副会长、会长等职务。

第十二代:宋代和,宋笃生之子,云阳县人,出生日期不详, 从小跟随父亲学艺,至到1930年继承父业,后因病去世。

第十三代: 宋小雅, 宋代和之子,云阳县人,出生日期不详。1935年,宋小雅继祖业瑞兰斋至1956年的全行业公私合营,成立云阳县国营食品厂。“瑞兰斋”桃片糕从此结束了宋氏家族数百年的传承,云阳县国营食品厂从此以“瑞兰斋”为注册商标生产桃片糕。

第十四代:王隆贵,男,云阳县人,生于1926年10月。于1938年进入老字号“瑞兰斋”学徒。因宋小雅后人无心学艺,见王隆贵聪明敦厚,勤学苦练,故而将 “瑞兰斋”制作桃片糕的秘方和工艺进行传授。1956年公私合营后,作为“瑞兰斋”传承人,任云阳县国营食品厂技术厂长,还担任过原万县地区糖果糕点质检员。

第十五代:王茂,男,云阳县人,王隆贵之子,生于1963年1月。常年跟随其父,深得“瑞兰斋”制作桃片糕的秘方和工艺真传。于1991年组建云阳县前进食品厂,获得“瑞兰斋”商标,从此 “瑞兰斋”商标和工艺合为一体,传承至今;同年第十四代传承人王隆贵雅号注册商标并创立另一品牌“王大汉”。

价值

1、“瑞兰斋”、“ 王大汉”桃片糕,手工工艺代代相传,以上等糯米、白糖、饴糖、核桃仁、食用植物油、香料(桔红、红绿柚丝、果脯) 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出的成品具有色泽洁白、质地柔软、口感细腻的特点。其生产出的桃片不含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色素及其它食用化工原料,属于绿色环保健康食品。

2、“瑞兰斋”、“王大汉”桃片糕,其工序沿袭 “三擀三擦”的要求,并加以祖传秘方制作而成。具有柔软香甜,营养丰富,利于消化,有补肾、润肺利尿之功能。其所生产的桃片展得开、卷的拢、点得燃、白如玉,可闻明显香味,甜度适中,入口易溶,易化渣、不粘牙。

3、“瑞兰斋”桃片糕,已有四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具有抢救、继承、弘扬该项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价值,它对研究云阳乃至渝东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商贸经济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