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禽戏动作之一:虎寻食
五禽戏动作之二:鹿长跑
五禽戏动作之三:猿摘果
五禽戏动作之四:熊撼运
五禽戏动作之五:鹤飞翔

  五禽戏汉语拼音:Wuqinxi;英语:Wuqinxi; Five Mimic-animal Exercise),中国古代成套导引术。末名医华佗所创。此为一种健身强体的方法,系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的神态与动作,故名。又称五禽气功五禽操百步汗戏。华佗五禽戏发源于安徽亳州,开创了祛病健身的体育医疗先河,展现了养生哲学和道家文化深厚审美底蕴,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养生医疗价值、美育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2011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战国以后,以动物姿态命名的导引术式广泛流传,如《庄子·刻意》所载“熊经”、“鸟申”;《淮南子·精神训》记有“熊经”、“鸟伸”、“凫浴”、“猿躩”、“鸱视”、“虎顾”,即后世所称“六禽戏”。

  华佗五禽戏是在继承前述导引术式的基础上创编出来的。华佗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蹏(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据载,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坚持行“五禽之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后汉书·方术列传》注引《佗别传》)华佗五禽戏的原创动作早已失传,后世所传五禽戏当为后人所编。唯六朝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中所辑《五禽戏诀》因距华佗时代较近,或与原法相去不远。

  五禽戏的出现和流传,对后世各种成套导引术和象形拳的产生都有一定启示。

  五禽戏有5种类型的动作,作用各不同。其流派众多,一般说有:

  ①练虎势(虎寻食),可加强周身肌腱、骨骼、腰髋关节功能,使精力旺盛;

  ②练鹿势(鹿长跑),可引伸筋脉,益腰肾,能增进行走能力;

  ③练猿势(猿摘果),可灵活脑筋,增强记忆,发展灵敏性,开阔心胸;

  ④练熊势(熊撼运),可增强脾胃功能,壮健力量;

  ⑤练鸟势(鹤飞翔),可加强肺呼吸功能,提高平衡能力。

  习练五禽戏需形、神兼似,做到心静体松,动静相合,刚柔并济,以意引气,气贯全身,以气养神,精足气通,气足生精。每次练习力求出汗,以促进新陈代谢,活血化瘀,去邪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