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响曲汉语拼音jiāo xiǎng qǔ),(symphony),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并以交响乐队来演奏的大型套曲形式。交响曲在音乐发展史上是作曲家写作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和产物,并对发挥器乐表现力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重要意义。

  早期的交响曲主要是由17世纪末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来。序曲快板—慢板—快板的3段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序曲性质的交响曲脱离歌剧,吸收大协奏曲、组曲及三重奏鸣曲的因素,发展成独立的3乐章的器乐体裁。代表性的作曲家有C.P.E.巴赫J.S.巴赫萨马尔蒂尼施塔米茨等。18世纪古典时期规范的交响曲式,经J.海顿W.A.莫扎特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实践,最后完全确立。包括4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稍慢或慢板,用节略的奏鸣曲式、三段式、复三段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快板或稍快,复三段式。第四乐章,终曲,快板或急板,在主调上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L.van贝多芬又在海顿与莫扎特的基础上对交响曲这一体裁的发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巨大贡献。他的交响曲对整个19世纪交响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19世纪以后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的代表性作曲家有F.舒伯特F.门德尔松H.柏辽兹J.勃拉姆斯P.I.柴可夫斯基A.布鲁克纳G.马勒A.德沃夏克J.西贝柳斯等。

  现代交响曲的发展中,I.F.斯特拉文斯基P.欣德米特以及R.沃恩·威廉斯C.C.普罗科菲耶夫D.肖斯塔科维奇等人均作出各自的突出贡献。

  在中国的交响曲发展中,冼星海江文也马思聪罗忠镕陈培勋朱践耳等人都留下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