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作品:《蒙马特舞会》,布面油画,88.9cm×101.3cm,1889,芝加哥艺术学院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作品:《香格里拉香水》,布面油画,67cm×54cm,1889,奥赛博物馆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年11月24日—1901年9月9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生于法国阿尔比的贵族家庭,是后印象派画家,也是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先驱,被人称作“蒙马特尔之魂”。代表作品有《红磨坊舞会》、《梅萨莉娜》等。

  1872年,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环境,母亲带着8岁的他全家搬到巴黎居住,在这他透过教科书、笔记本上的习作,自修学会了许多素描与绘画技巧。1874年进入中学就读后,曾在学校刊物《同人志》中发表短篇小说,颇受同学欢迎。

  1882年,奔赴巴黎在专画动物的聋哑画家鲁尼·布兰斯多的画室学习,劳特雷克对马匹奔跑的成熟技巧让布兰斯多叹为观止并推荐他到著名的学院派画家莱昂·博纳画室学习,在此他接受学院派画风的洗礼,过往夸张的描绘有些收敛,加上新学到的构图技巧,使他构图更显深度与层次感。后因画室关闭,他转而到了费尔南·科尔蒙的画室,在此,劳特雷克认识了埃米尔·贝尔纳、凡·高等日后著名的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

  1885年,他结识了德加,并将他视为精神导师。受到德加的影响,劳特雷克的绘画题材逐渐转变,由传统的故事与动物逐渐转为现实人物。

  1886年,劳特雷克离开柯尔蒙的画室,他在蒙马特成立自己的画室,但仍接受窦加的指导,并持续到1888年。由于他搬到了充斥着各种声色场所的蒙马特,1892年起,劳特雷克的绘画对象又多出一种,即娼楼的妓女,劳特雷克是以朋友与观察者的角度与她们共同生活,并纪录妓女们的真实生活。

  1893年,劳特雷克在画商朋友莫里斯·茹瓦扬协助下,举行生平第一次个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他将有关妓女的作品摆在画廊二楼,仅供少数朋友与鉴赏家参观。

  1897年起,劳特雷克因为通宵创作,常夜间失眠,因而逐渐染上酒瘾,这让他孱弱的身体健康更加恶化。1899年因酒精中毒的劳特雷克被强送至精神病院治疗,两个月后出院。

  1901年4月15日,劳特雷克最后一次前往巴黎,并拜访巴黎的老朋友。他整理了自己的画室,并完成《威奥提督》与最后遗作《巴黎大学医学院的口试》。8月,他返回马尔罗梅的别墅,9月9日逝世。

  劳特雷克承袭印象派画家莫奈、毕沙罗等人画风,以及日本浮世绘之影响,开拓出新的绘画写实技巧。他擅长人物画,对象多为巴黎蒙马特一带的舞者、女伶、妓女等中下阶层人物。其写实、深刻的绘画不但深具针砭现实的意涵,也影响日后毕加索等画家的人物画风格。他十分喜爱浮世绘版画,并从中采用许多技巧加入画中:他学会应用具有韵律感的轮廓线条表达人物的服饰与身材特征,具有显著特征的主体人物被摆到前端,后面改以黯淡如黑影般的人群加以衬托,这些技巧使得主角更为明显,受人注意,并塑造出夜生活里的刺激与戏剧性。在代表作《红磨坊舞会》中,劳特累克用类似杜米埃的讽刺造型笔调描绘这一“乐园”场面。在以绿色为主调的环境衬托下红衣女子显得鲜明突出,一群绅士活跃其中。画面中心一对男女翩翩起舞,那舞男的身影随意屈伸跳动着,沉醉在半是幽默、半是纵情恣肆的状态中;舞女翘起腿,提起长裙踢踏着,充分展现出放浪形骸的姿情,但是他们的面部表情却十分呆板,好像疯狂的动作只是一种习惯反应或是一种下意识的需要。这幅画除了鲜明活跃的色彩外,画家还运用潇洒流动感的线条和笔触,增强了画面的动势、喧闹感和放荡的气氛。画中色彩、线条和笔触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相较于油画作品,劳特雷克的石版画在当代十分著名:他不但是当时少数杰出的石版画画家,也用石版画制作深具个人特色的海报。他先在石版上打上素描草稿,期间以拇指擦拭线条,制造出现线条之间的疏密感,最后才制成石版画。因此,他的多数石版画几乎是素描的重现,流畅的线条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劳特雷克也将制作的大色面石版画,运用在海报作品上。他制作鲜艳、造型有力的彩色海报,以大胆的动作与表情吸引顾客上门,一炮而红,他的彩色海报带动了海报设计的创新。无论是石版画或海报,劳特雷克在其中运用了更多浮世绘的技巧:他大胆抛弃透视法,以线条创造出主观的空间感,并以左右不对称的比例构图衬托主题。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