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伦拼音:rén lún;英语:Confucianis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中国儒家对古代宗法社会里的五种基本人际关系及与其相应的道德规范的统称。又称“五伦”。意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种人际关系及其相应的“亲”、“义”、“别”、“叙”、“信”五种道德要求。

论语·微子》已有“大伦”一词,以概括“长幼之节”、“君臣之义”。孟子首倡“人伦”,他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寇。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全面概括了封建社会的道德关系。并认为圣人是人伦的楷模,“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儒家十分重视“人伦”教化。孟子说,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礼记·中庸》称此为“天下之达道也”。如果“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国治而天下平。中国封建统治者一直用它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以维护和稳固宗法等级秩序。

汉语词汇

人伦

拼音: rén lún
注音:ㄖㄣˊ ㄌㄨㄣˊ
解释:1. 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2. 各类人。
例:
1. 人类的伦常。《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三国演义·第二〇回》: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2. 人类。《荀子·富国》: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禽兽恶死,人伦好生,仆实不辜,桓、庄何罪。
3. 人才。《北史·卷四一·杨播传》:典选二十余年,奖擢人伦,以为己任。《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铨品人伦,各尽其用。
4.评选人才。《北史·卷二一·崔宏传》:浩有鉴识,以人伦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