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美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图1 耶路撒冷圣石圆顶寺

伊斯兰教美术(Islamic art),在伊斯兰世界流行的建筑、书法、绘画和工艺美术。伊斯兰教信奉唯一真主安拉,反对偶像崇拜,因此具象雕塑罕见,建筑、绘画和工艺美术中的装饰纹样(阿拉伯纹样)异常发达,富有装饰性的阿拉伯书法独具一格。

7世纪初叶,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此后数世纪向外传播,相继征服了西亚、北非、中亚、南亚等地。阿拉伯文化与东西方各地传统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伊斯兰教美术统一而多样的风格。西部伊斯兰地区的美术主要受拜占廷美术的影响,东部伊斯兰地区的美术主要受波斯(伊朗)美术的影响。伊斯兰教美术大体上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伊斯兰教美术(约7~10世纪)

图2 大马士革清真寺镶嵌装饰(715)

流行于以大马士革为都城的倭马亚王朝和以巴格达、萨马拉为都城的阿拔斯王朝前期。穆斯林聚众礼拜的清真寺逐渐成为伊斯兰建筑的中心。7世纪末叶耶路撒冷的圣石圆顶寺是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圣殿,结构类似拜占廷教堂。8世纪初叶的麦地那先知清真寺和叙利亚大马士革清真寺,其平面设计、圆顶、尖塔(宣礼塔)、正向墙(朝向圣城麦加)、凹壁等结构,确立了清真寺的基本形制,其壁画、镶嵌画等建筑装饰沿袭拜占廷风格。9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的萨马拉清真寺,调和了拜占廷与波斯传统,现仅存一座七层螺旋形尖塔。埃及开罗的伊本·图伦清真寺和突尼斯的凯鲁万清真寺,是北非清真寺的早期代表。倭马亚王朝后裔建立的西班牙科尔多瓦清真寺,以内部连绵的列柱和马蹄形拱构成装饰的森林。伊朗的萨曼王朝都城布哈拉的王陵开伊斯兰陵墓建筑之先河。早期抄写《古兰经》的阿拉伯书法以库法体为主,常用于伊斯兰建筑装饰铭文,延续到中后期字体日臻丰美。

中期伊斯兰教美术(约11~15世纪)

因土耳其人和蒙古人的入侵而带来新的因素,并在伊斯兰建筑中推广了波斯风格。10~11世纪阿富汗的加兹尼王朝仿效萨曼王朝建造清真寺和经学院。11世纪末叶伊朗的塞尔柱王朝兴建的伊斯法罕大清真寺(星期五清真寺),是波斯风格的伊斯兰建筑的典范。波斯风格的伊斯兰建筑,以围绕庭院的四边廊殿、尖拱门框内钟乳石状或蜂巢状的突角拱挂落、细高的圆柱形尖塔和彩釉瓷砖贴面装饰为特征。12~13世纪阿拔斯王朝后期兴起的巴格达画派的细密画,受拜占廷和萨珊波斯绘画的影响。13世纪中叶蒙古人在西亚建立的伊尔汗王朝都城大不里士画派的细密画,明显吸收从中国传入的绘画技法。14世纪后半叶帖木儿在中亚建立的帖木儿王朝,在都城撒马尔罕和赫拉特发展了波斯细密画的古典风格。15世纪后半叶波斯细密画大师毕扎德成为赫拉特画派的领袖和萨法维画派的先驱。在西部伊斯兰地区,13~14世纪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在都城开罗修建了宏伟的卡拉温建筑群和哈桑清真寺,14世纪后半叶西班牙的奈斯尔王朝在格拉纳达营造了华丽的艾勒汉卜拉宫,其中狮子宫最为著名。

晚期伊斯兰教美术(约1500~ )

图3 伊斯法罕大清真寺(1088~1089)

在西部伊斯兰地区的中心是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在东部伊斯兰地区的中心是伊朗的萨法维王朝和印度的莫卧儿王朝。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迁都伊斯坦布尔以后,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为清真寺。16世纪中叶奥斯曼建筑大师锡南设计的伊斯坦布尔的苏莱曼清真寺、埃迪尔内的塞利米耶清真寺等建筑,比圣索菲亚大教堂更加壮丽。16世纪萨法维王朝沙·塔赫马斯普时期,毕扎德的弟子们使波斯细密画流派纷呈,空前繁荣。16~17世纪阿拔斯一世重建都城伊斯法罕王宫和王室清真寺,装饰极其豪华。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莫卧儿王朝都城阿格拉、法特普尔·西克里和德里等地的宫殿、清真寺和陵墓建筑,呈现波斯–印度的混合风格,以阿格拉的泰姬陵最负盛名。莫卧儿细密画也混合了波斯、印度和西方绘画的因素。

伊斯兰世界流行的织物、陶瓷、玻璃、镶嵌等工艺美术,在各个时期东西方各地均有特色,尤其波斯地毯驰名国际。


→ 学科目录: 宗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