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蒂尼恩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伦蒂尼恩(又译伦丁尼姆朗蒂尼亚姆拉丁文Londinium),又称罗马伦敦,公元约43年建于今伦敦市一带的聚居地。有赖泰晤士河上的桥梁,伦蒂尼恩发展为道路枢纽和主港口,是罗马帝国不列颠尼亚行省的重要商业中心,及至5世纪衰亡。

随着1世纪中叶建城,早期伦敦仅占地1.4平方公里(0.5平方英里),相当于今日海德公园的范围,其中一座山丘上驻有守兵。及至60、61年左右,爱西尼族酋长布狄卡女王率领众布立吞部落揭杆起义,逼使罗马守军弃城,并将该处夷为平地。布立吞起义军于惠特灵大道战役被击败后,伦蒂尼恩遂重建为罗马的规划城镇,历经十年才复甦。

1世纪后期,伦蒂尼恩扩展迅速,不久便成为不列颠尼亚行省最大的城市。时值新世纪之交,伦敦的人口攀升至60,000人,取代卡姆罗多努(Camulodunum;今科尔切斯特)成为首府。

2世纪期间,伦蒂尼恩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其罗马广场(forum)及巴西利卡,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型的建筑群。罗马帝国哈德良皇帝122年到访这里。考古发掘证实,一场大火几乎摧毁了整座城,其后再度重建。2世纪后半叶,伦蒂尼恩的范围和人口均再度萎缩。

虽然伦蒂尼恩在罗马时期余下的光景中仍见重要,然而已大不如前。考古学家发现,城内大部分地区被黑土覆盖了数个世纪。190至225年间,罗马人于城中近陆处修筑了防卫墙,是不列颠尼亚行省的最大建设之一,与哈德良长城及罗马道路网络齐名。伦敦城墙自此矗立了1,600年之久,粗略地划定了古时伦敦市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