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剑士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剑士(1877-1917年),中国画家,中国漫画先驱,被称为“香港漫画的拓荒者”。原名文昺,号南侠,字仲华,曾用剑十五郎、南的亚剑、磨剑少年、嗄嗄生等笔名。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人。代表作品有《内阁总理》、《盛来与端去》、《新议院之内外观》、《贫民之骨》等。

  何剑士的父亲何昆山乃广东近代得风气之先的名人,早年游学德国,娶德妇为妻。归国后在香港经商,大富而大贵。剑士居三,最为父母疼爱,因聘名师授以文学、艺术、武功。其性格豁达好动,聪慧过人,且勤奋好学,对书画、诗词、音乐、曲艺,无所不精,造诣亦高,唯不慕科举,不愿经商。曾云游各地,至成都某寺,乃学剑击,因字剑士。9岁随父游广西时曾挥笔写就9尺大字,气势雄伟,其父命工刻于桂林石壁。14岁,村内建祠堂,何剑士挥笔写成“省吾何公祠”盈尺大字,刻石作祠堂门匾。后与画师伍德彝、崔芹结交,专意作画,创线条简括、笔法流利、富辛辣讽刺的画风。

  家庭环境的优越养成了何剑士豪情放诞、跌宕不羁、嫉恶如仇的性格,早年放荡形骸于诗词歌赋、醇酒美人之中,其任侠使气远近闻名。及至壮年家道中落,无奈隐居广州鳌洲,以调朱弄墨、敲诗饮酒自遣。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国内掀起反对美国排斥华工、抵制美货运动,何剑士与潘达微、高剑父、陈垣、谭云波等人创办《时事画报》,以画、文的形式议论时政,宣传反美拒约。擅长人物画的何剑士,在担当画报里的主要绘画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粤讴”、“班本”等民间文艺形式的创作与“杂文”、“时评”的工作。《时事画报》大量发表反对帝国主义、抨击清朝腐败政权的漫画(当时叫讽刺画、谐画、寓言画或滑稽画),成为国内重要漫画阵地,民主革命的喉舌。1912年后,《时事画报》发表的大量漫画,已经完全采取现代漫画的手法,《时事画报》每月三期,每期都发表剑士漫画8-10幅以上,它们都是一把把刺向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贪官污吏和社会弊端的利剑。它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漫画刊物之一,而且是我国现代政治漫画刊物的鼻祖。此外,何剑士还以南海剑三郎,南侠亚剑等笔名向广州、上海、香港等地倾向革命的报刊发表画稿,对香港画界影响甚大,被后人称之为“香港漫画的拓荒者”。他经常通宵达旦的创作,积劳成疾,患了肺结核,带病躺在床上作画,未竟而逝,年仅三十八岁。

  何剑士是一位多产的漫画家,国情社情民情,情情结胸次,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皆入画。以美术宣传革命,何剑士可说出力至大,功劳至伟。他认为漫画除可驱魔降妖功效之外,还须担负着振聋发聩、唤醒国民的责任,通过揭露社会现象的本质,让读者看后感到“切痛”、“心动”,起到“当头棒喝大声呼”的作用,宣示了漫画在政治斗争中的战斗性,这可说是中国最早的漫画理论文字。其漫画纯以水墨线条的中国画法绘写,但又吸取了西洋画素描的技法:以斜线、疏密有致的点、细密的网纹等交错使用,达到了色彩与立体兼而有之的效果。这种画法在中国漫画创作中开了先河。作品中富于想像力的夸张变形和尖酸刻薄的俚语方言,图文互释,凸现了笔锋所指的内里品质,也有效地提升了“时谐”、“喻言”的阅读快感。作品其作品笔笔皆蘸墨和血,幅幅皆呕心沥血,所写所画,或讽刺夸张,或嬉笑怒骂,无不入木三分。因而深为群众喜闻乐见,亦为当道所恶。何剑士以饱蘸一斗浓墨三斗血之笔,开创了一个中国漫画的时代,成为中国第一位漫画大师。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