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国威

何国威(1963年3月— ),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湍流和计算流体力学研究。出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91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APS)Fellow。现任美国物理学会“Phys. Rev. Fluids”杂志编委,中国力学学会《Aata Mech. Sinica》副主编,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7年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做访问研究。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湍流和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特别是,他提出的湍流时空关联的EA模型和大涡模拟的时空关联方法,对理解湍流的时空关联和发展时间精准的湍流模型做出了基本(fundamental)贡献, 相关内容参见《Annu Rev Fluid Mech》(2017,49: 51-71)。

何国威在湍流的统计理论方面,提出了时空关联的EA模型,揭示了湍流的涡传播和畸变的耦合机制,预测了时空关联的自相似衰减性质并被实验证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拉格朗日速度和可压缩湍流的时空关联模型;在计算流体力学方面,提出了大涡模拟的“时空关联方法”,克服了能量平衡法难以预测时空能谱的根本缺陷,并用于湍流噪声谱的数值预测。发展了磨光基函数等方法,显著抑制了动边界流动压力计算的非物理振荡。

2017年何国威在《流体力学年鉴》发表了题为“湍流的时空关联和动态耦合”的综述性论文,本文综述了在欧拉与拉格朗日两种参考系下的各种时空关联模型,包括: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的随机下扫模型(random sweeping model)与局部应变模型(local straining model);剪切湍流的泰勒冻结流动模型(Taylor’s frozen-flow model)与椭圆近似模型(elliptic approximation model);以及可压缩湍流的线性波传播模型(linear-wave propagation model)与下扫波模型(swept-wave model),重点论述时空关联将如何发展时间精准的湍流模型,以用于湍流噪声与携带颗粒湍流的大涡模拟,还简略地讨论了这些模型的应用,诸如科尔莫戈罗夫能谱标度律(Kolmogorov’s universal scaling of energy spectra)的两点封闭,以及利用实验测量得到的一组空间和时间信息来重建时空能谱。

经历

1983年8月,何国威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与力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3月,获得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1年8月,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一般力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前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至1992年12月)。

1993年1月,博士后出站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1993年1月-1999年12月)、研究员(1999年12月-)。

1995-1997年,法国CNRS理论物理中心和CEA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助理。

1997-2000年,美国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0-2002年,美国NASA 兰利研究中心ICASE, Senior Staff Scientist

2006-2015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隶属于数学物理学部。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