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861年改革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俄国1861年改革汉语拼音:E guo 1861 nian gai ge;英语:Russian Reforms in 1861), 1861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在农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1858~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在农民反抗运动的推动下,以A.I.赫尔岑、V.G.别林斯基、N.G.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自由主义者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展开了论争。由于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因此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 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即剥夺农民原种地的1/5~2/5。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改革后,俄国仍保存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却只占有很少土地。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还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以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