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文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保安族文学(Bonan literature),中国保安族人民世代口头相传的民间文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安族的书面文学蓬勃发展,涌现出文学新人。

民间文学

保安人的神话既含有植根于伊斯兰文化的要素,又反映出他们在与相邻民族共处时对世界万物的理解。《阿旦·哈娲的故事》、《大禹导河得延喜玉的故事》等是典型的作品。在传说故事《“波日季”腰刀的传说》、《“甘河滩”的传说》、《五眼泉的传说》等中,甚至在现实性较强的民间故事《神马》、《三邻舍》、《保安腰刀的传说》等的情节里,都曲折地或以幻想的手法反映出有关保安族的民族起源、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历史。反映憧憬美好世俗生活的故事有《木匠和他的妻子》、《阿舅与外甥》、《叶其木——伍麦勒的故事》、《砍柴老人的故事》、《聪明的蜂蜜匠》、《哈比卜的故事》等。韵体的口承文学有叙事曲、宴席曲和属于民间说唱范围的打调,以及花儿体民歌等。叙事曲有《高大人领兵》、《方四娘》、《满拉哥》等;宴席曲有《十劝人心》、《出嫁歌》、《没奈何》以及出嫁歌、送丧歌等;打调有《奴家院子里说麻来》、《打账主》、《狠汉子上口外》、《改革开放人活了》等。花儿体民歌在保安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保安花儿的特色主要是:①创造了一些曲调,如“保安令”、“大眼睛令”、“拔青禾令”、“哎西干散令”、“六六二三令”及“吾阿拉的肉令”等。②演唱时主词是汉语临夏方言的通俗口语,腰部和尾部的衬词、衬句却运用母语或撒拉语、藏语词。如母语的衬句“gage-ne Meryan”(阿哥的麦尔燕)、“man-ne urgan”(咱们的嫂子),撒拉语的语气词“哎西”做起音或连接之用。保安人唱花儿音域宽广高亢,更有山野气息和蒙古、藏族歌曲的影响。

作家文学

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安族经济、文化得到较大发展。诗歌有丁生智的《牛皮筏情思》,马文渊的《山庄锤声》等;小说有马少青的《艾布的房子》、《保安腰刀和蛋皮核桃》、《马六》;散文作品有绽秀义的《家门口的榆树》、《飘香的冬果》、《柳叶青青》和马少青的《祖父》。此外,还有说唱剧《索非亚上大学》,花儿舞剧《桑摩尔》和民俗电视片《中国保安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