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罗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僧伽罗语( Sinhalese language),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除北方省以外,大部分地区都通用僧伽罗语。使用人口约1 200万。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

僧伽罗语1.jpg

僧伽罗语《古佛经》片段

形成于印度–雅利安人进入斯里兰卡岛时期(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佛教传到岛上,僧伽罗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最初阶段和普拉克利特语(古印度通俗语)相近,4世纪后才脱离古印度通俗语而独立发展,13世纪进入近代阶段。13世纪写成的语法书《悉达特桑格拉沃》,为僧伽罗语语法奠定了基础。僧伽罗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巴利语、梵语及泰米尔语的影响很深。有丰富的佛教文献。

有16个元音,38个辅音。是一种屈折型语言。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体的变化,动词原形都以navā结尾。僧伽罗语中有很大一部分巴利语和梵语词语。16~18世纪,从葡萄牙语和荷兰语中吸收了一些词语,19世纪以来又从英语中吸收了大量词语。元音分长短,辅音分清浊、送气与不送气,没有重音、轻音的区别,也没有声调的变化。现代僧伽罗语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最早的文字是婆罗米体,到7~8世纪才逐渐演变为僧伽罗体,自左而右书写,沿用至今。这种环形的僧伽罗体和印度南部达罗毗荼诸语言的字体近似。已发现的最早文字是前3世纪的石刻铭文。纯僧伽罗字母共36个,加上18个表示梵语语音的字母,共54个。基本上没有方言,古代马尔代夫的语言可视为古僧伽罗语的一种方言,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迪维希语。语序为主–宾–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