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文版封面
中共一大会址收藏的《共产党宣言》正文首页

  《共产党宣言》汉语拼音:Gongchandang Xuanyan;德语: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之一,最早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21日在英国伦敦发表。该宣言鼓励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并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

  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讨论了恩格斯草拟的准备作为同盟纲领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决定进一步讨论修改。同年9月,同盟领导人K.沙佩尔、H.鲍威尔和J.莫尔提出的题为《共产主义问答》的草案,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稍后,“真正的社会主义者”M.赫斯在巴黎提出一个修正前者的草案。在一次巴黎区部委员会会议上,恩格斯对这个草案作了尖锐批评。会议委托恩格斯拟出新草案。恩格斯写了作为纲领初稿的《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1月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经过激烈辩论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委托他们起草一个周详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和布鲁塞尔就如何起草宣言交换意见,取得一致认识,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宣言》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的批判的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文献: 序言        

写作背景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在英、法等国取得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斗争日益激烈。一些国家爆发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7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在这些斗争中,无产阶级已经提出自己的阶级要求,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因为缺乏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先后失败了。

  面对这种情况,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并且期望在运动中创立共产党组织,并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846年,成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作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初步准备。此后,又把国际性革命团体正义者同盟彻底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使之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雏形。1847年1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委托,草拟了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宣言》。

主要内容

  《宣言》包括七篇序言、引言,四章正文。

  《1872年德文版序言》主要是说明,25年的实践证明,不管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宣言》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仍然是完全正确的。

  《1882年俄文版序言》明确说明,《宣言》的任务,就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1883年德文版序言》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人写的。说明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革命理论。

  《1888年英文版序言》,恩格斯回顾了《宣言》的翻译出版情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情况,说明《宣言》之所以不叫社会主义宣言,是因为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二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1890年德文版序言》,恩格斯回顾了《宣言》出版后发生的一些事情,重申了前面几篇序言中的重要观点。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恩格斯指出,《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

  《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恩格斯回顾了在1848年3月18日发生在米兰和柏林的革命,说明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意大利诗人但丁为标志的。

  “引言”集中讲《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目的和任务。

  共产主义在欧洲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政治势力,引起了一切旧势力的恐慌,于是他们编造神话,进行诬蔑,加以“围剿”。为了回敬反动势力的攻击,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宣言,用多种文字公布于世。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首先,着重论述阶级斗争学说,说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分析各阶级社会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特点,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不但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社会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其次,考察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它在历史上曾起过 非常革命的作用。但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其自身无法解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灭亡是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再次,考察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同时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也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无产阶级的日益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和通向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

  首先,阐明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具有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在理论方面,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具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这就使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最近的目的是形成强大的阶级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长远目标是顺从阶级斗争的历史,推动所有制关系的变革,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其次,批驳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的谬论。资产阶级从其阶级私利出发,认为共产党要消灭私有制,就是要消灭个人财产,消灭自由和个性,消灭家庭和教育,取消祖国和民族,废除“永恒的真理”,等等。针对这些谬论,《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主义要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共产主义要消灭建立在私人发财基础上的家庭;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共产主义的实现使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最后,《宣言》从意识形态有阶级性,没有超阶级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批驳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废除宗教、道德、自由、正义等所谓“永恒真理”的攻击。

  再次,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和通向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权,就可以利用它来一步一步地剥夺资产阶级的全部生产资料,把它集中到“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和,极大地丰富社会物质财富,为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取十个方面的经济措施,来完成全部生产方式的变革。在那时,“代替那存在着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社会,即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揭露和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其社会阶级根源和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

  首先,批判了反动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批判资产阶级的目的不是为了社会前进,而是为了停止不前或者把历史拉回到过去,这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所以是反动的。

  其次,批判了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是在无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向资本主义制度发动进攻的时候出现的,是以消除社会的弊端,保障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为目的的。他们或者认为资产阶级统治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或者企图通过某种改良来改善社会制度,以便使无产阶级放弃一切政治斗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再次,批判了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反映了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在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但是不了解资本主义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力量。因此,他们设计出一些理想社会的方案,并把实现这种方案的希望寄托在上层人物的身上;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希望用和平途径和示范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他们的著作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宝贵教材。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失去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从共产党对待各种反对党的态度上,集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说明共产党在反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斗争中,必须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当前斗争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并且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未来。阐述了在不同国家领导革命时,要坚持党的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

  在《宣言》的最后,马克思、恩格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气势磅礴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宣言》结束时,提出了充满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伟大战斗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宣言》在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自1906年起一些报刊上陆续出现《宣言》的某些内容介绍和片段译文。

  1922年8月22日,《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正式出版。这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全译本,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初版不过一个月就全部售完。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

  1922年2月,担任浙江一师国文教员的陈望道,带着戴季陶提供的日译本《共产党宣言》,还有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亨大学图书馆借出的英译本,回到故乡义乌分水塘,什始潜心翻译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经过两个多月的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终于译完了。29岁的陈望道抵沪后,即将《共产党宣言》译文连同日文、英文版交给李汉俊和陈独秀校阅,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陈望道又认真地改订了一遍,使译文精益求精。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