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

2016年12月4日 (日) 09:14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又称渭河平原(Weihe Plain)和关中盆地。介于秦岭和渭北山系(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界秦岭,北接渭河北山。西窄东宽,东西长约300公里,海拔400米左右。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至黄河河床降到340米。由断陷而成,习称渭河地堑,经渭河、泾河洛河冲积成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盛产小麦、棉花。是全国重要麦、棉产区。小麦占耕地面积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区,植棉区由西向东转移,是陕西省重点产棉区。有西安咸阳、宝鸡等大中城市。历史上关中屡有地震,1556年华县地震达到芮氏8级。

  渭河平原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代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苏秦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地形地势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最后修改于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