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制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典制体汉语拼音:diɑnzhiti;英语:law and institution styled history),中国古代史书体裁名称之一。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内容与沿革,习惯上被称为政书。古书《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诸篇,《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均属典制体性质。到唐代刘秩撰《政典》和杜佑撰《通典》,采经史百家与正史书、志记载的上古至唐代中叶历代典制沿革废置、历代群士论议得失汇为专书,创立了典制体,与编年体、纪传体鼎足而立。《通典》与宋代郑樵所撰《通志》、元代马端临所撰《文献通考》,被后世并称“三通”,至近代续补为“十通”。典制体分门别类记载社会典章制度,纪事含量较之纪传体史书中书、志内容大为增加。同时纪事门类也不断丰富。例如《通典》分为9门,《文献通考》增加到24门,到明代王圻撰《续文献通考》更多至30门。唐宋以后私家修撰或历代封建皇朝官方修撰的《会要》、《会典》等史书,以及宋代和清代史家补撰的唐以前历代《会要》等,也属于典制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