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册封汉语拼音:Ce Feng;英语:Plutocrat),中国古代皇帝授勋封爵举行仪式时宣读的册文。

简介

  古代,皇帝以勋封爵号授给异姓王、宗族、后妃等,都经过一种仪式,在受封者面前,宣读授给封爵位号的册文,连同印玺一齐授给被封人,称为册封。清代立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郡王、郡王长子、贝勒、贝子、公主、福晋、夫人、郡主、县主、郡君、县君等都称为册封。

  根据册封对象的不同,所用册的质地也不同,如封亲王、亲王世子和他们的福晋的册用金质;封郡王、郡王福晋的册用银质饰金,封妃嫔则只有册,不授给印玺。

历史沿革

  册封制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产生。这一制度沿袭到西周时期,又称为西周礼仪制度中的一项极重要的内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五爵制,在西周时期已经建立,并十分完善。“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者”。

  在此后直至清朝末期,历朝历代一直沿袭着这项制度和相应的仪式。在帝王向诸王、大臣、后妃等授予爵位、封号时,均有主持仪式的官员面对受封者,宣读册文。待册封仪式结束后,便将册书与印玺一同交给受封者,作为他受封的凭证和信物,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