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凌奂(1822—1893),原名维正,字晓五,晚号折肱道人。原籍浙江安吉,曾祖父迁居湖州。少年随舅吴古年学医,尽得其传。为人治病,不怨劳,不计酬,贫病者还施以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湖州大水,霍乱流行,罹患者甚多,凌奂以针刺委中、曲池、少商等穴,并配以食盐填脐中,覆生附片艾灸之法,日夜奔忙,经他救活的病人有—百数十人。太平军驻湖州时,曾用鸡皮、桑白皮为太平军治刀伤,用麻醉药剖挖枪弹。太平军驻苏州的忠王李秀成、驻湖州的慕王谭绍光均闻名求治。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失败后,湖州—带瘟疫流行,他发起创设十二济善堂,医药兼施,拯荒救生,深得群众赞誉。有一日出诊病家,患者已死去多时,发现患者胸口尚有—丝气息,触手不冷,反觉灼手,脉沉,并非真死,适见身旁有西瓜,急令剖开,以汁慢慢灌服,不久,患者即苏醒,遂予诊治而愈。于是声名鹊起,老幼争迎,有“凌仙人”之称。四方求学者常数十人,他忙于诊务,无暇授课,就先聘请真才文士,先教以内经、伤寒、金匮,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然后始得临症。并取古今医家著作,亲自择要讲授,还撰写《医学薪传》,将必读和参考的书籍目录编分10类,附论详述,阐明学习要领。还著有《饲鹤亭藏书志》3卷及《本草利害》、《饲鹤亭集方》、《六科良方》、《外科方外奇方》、《凌临灵方》、增订《良方集要》等医籍。临证医案,见于《清代名医案精华》。

  凌奂行医余暇,不废翰墨。又解音律,通元人词曲。信仰道教,道号壶隐。还善拳术,并喜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