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兴斯泰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凯兴斯泰纳(1854~1932;Kerschensteiner,Georg),德国教育家。1877年入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并兼修教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学教师、校长、督学,并任慕尼黑市教育局长25年。

  凯兴斯泰纳在教育思想上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主张。公民教育是他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劳作学校则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把教育作为德国资产阶级陶冶人民性格和严格控制思想的重要工具。公民教育包括3方面:①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②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③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忠诚与牺牲精神。凯兴斯泰纳将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增设实习工场、校园、烹调室、缝纫室、实验室等,系统地培养学生体力劳作的兴趣、习惯和技能。在劳作学校里,把劳作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聘请受过训练的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凯兴斯泰纳的教育主张与实践基本适应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培养大批生产上有技术、政治上服从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型劳动力的要求,因而获得皇家实用科学院第一奖。著作有《德意志青少年的公民教育》、《学校组织的根本问题》、《国家公民教育的概念》、《劳作学校要义》、《性格与性格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