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麒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6年12月5日 (一) 19:57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家麒(1894―1937),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追晋陆军中将。字铮磊,又字锡侯。湖北武昌人。幼年丧父。自幼聪颖好学,青少年时代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立下革命救国之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刘家麒不顾祖父、伯父的劝阻,加入学生军,投入反清革命洪流。后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毕业,被分配到东北边防第一军,历任边防军教导团炮兵排长、连长、营长、团附。1926年,刘家麒任国民军第四军炮兵第一团团长,驻防豫南,积极响应北伐,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炮兵司令兼第一团团长,加入了北伐军的战斗行列。1931年,刘家麒被晋升为第五十四师少将参谋长,后又担任第五十四师第一六二旅旅长,1936年2月被国民政府授为陆军少将,后选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深造。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刘家麒义愤填膺,多次向校方申请,要求率部抗日。9月,刘家麒从陆军大学毕业后被分配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他火速赶回部队,立即随同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将军一同率军北上抗日。

  这时,日军在攻占了北平、天津后正沿平绥路进占天镇、阳高一线,沿平汉路南下占领石家庄并继续西进娘子关,妄图一举拿下山西腹地,歼灭在山西的抗日部队,解除中国军队对其侧背的威胁,以大举南下侵占中原。晋绥抗日部队奋勇抵抗入侵日军,但终因敌强我弱,连失大同、雁门关重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迫于形势,向国民政府急电请援,国民政府派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入晋援助。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也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开入山西作战。

  刘家麒所率的第五十四师奉令担任中央兵团南怀化东北高地中央地区主阵地的布防任务,该军装备良好,久经沙场。刘家麒率领其属下的第一六一旅和第一六二旅进入阵地后,马上指挥将士构筑工事,储备弹药,并陪同郝梦龄将军亲临前线鼓励士兵奋勇杀敌,忠心报国。全体官兵士气高昂,决心以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誓与阵地共存亡。

  1937年10月,忻口战役打响,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刘家麒率领第五十四师坚守在中央地区的主阵地南怀化高地,日军对其发起了强攻,中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血战。日军步兵在其炮火和飞机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浪式的冲锋,刘家麒将军率领部队沉着应战,多次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近距离互掷手榴弹,阵地上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战况惨烈。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刘家麒都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刘家麒不获胜利绝不生还的坚定决心,深深地感染了战斗中的抗日官兵,激励着他们与日军顽强拼搏、光荣献身的斗志。

  10月12日,在日军的强大火力攻击下,南怀化主阵地被突破,双方步、炮主力在忻口西北和南怀化东北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刘家麒将军亲自指挥部队反复冲锋攻夺阵地,多次与日军展开拉锯战,阵地几经易手。中国军队将士虽奋勇杀敌,终因装备差距太大,阵地落入日军之手。

  为夺回主阵地,10月16日凌晨,中国军队反攻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占领的阵地,一时间,阵地上枪炮声如雷,喊杀震天。担任反攻指挥任务的郝梦龄将军亲临一线,指挥部队作战,连克数个山头。刘家麒指挥左翼五旅作战,并随郝梦龄到前线督战。到5时,天已微明,郝梦龄恐怕天明后新阵地受日军炮火威胁,不能固守夺回的阵地,决定乘胜直追,迅即歼灭残敌。于是派兵对日军进行穷追猛打,日军无力抵抗,只得以机枪、手榴弹掩护后退。郝、刘二将军身先士卒,亲临火线,距敌只二百余米。在通过一段隘路时,遭到日军机枪与掷弹筒袭击,二位将军身中数弹,特务连士兵将二位将军救护出阵地时,均已壮烈殉国。刘家麒时年43岁。二位将军殉国后,忻口守军被两将军精神所感动,他们不畏牺牲,英勇奋战,在忻口阵地固守了二十一天。东线娘子关失守,日军迫进太原,北线死守已无必要,11月2日守军撤出忻口阵地。

  11月15日,武汉各界人士数千人为抗日英雄郝梦龄、刘家麒将军举行追悼大会,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主祭,全市下半旗向英灵志哀。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刘家麒将军,并追晋陆军中将。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上说:“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刘家麒……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予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为纪念刘家麒将军,抗战胜利后,汉口旧日租界原“新小路”改名为“刘家麒路”。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