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谦初(1897-1931.4.5),原名刘德元,字乾初,化名黄伯襄山东平度人。1913年入平度南关知务中学读书,任学校青年会干事。1916年初,响应孙中山的号召,组织30多名同学步行到青岛,加入“中华革命军”,参加讨袁斗争,被校方视为“敌党”开除学籍。1918年夏,考入济南齐鲁大学学习。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预科结业后,因经济困难,无力升本科,回黄县崇实中学任教。是年因参加征文获奖,被保送北京燕京大学文理科深造。在校期间,刻苦学习马克思著作,秘密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的领导。

  1923年参与组织“燕大文学会”,任《燕大周刊》副主编。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为燕大学生运动的主要负责人。1925年9月毕业后,曾在江苏镇江润州中学、广州岭南大学附中任教。1926年底参加北伐军,任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股长兼《血路》周刊副主编。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被分配到中共江苏省委工作。1928年夏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29年2月被党中央调到山东工作。当时山东省委刚遭受破坏,工人运动处于低潮。他到济南后,以齐鲁大学助教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4月重新组建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7月,省委机关又遭破坏,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并以惊人的毅力,在阴暗的光线下,翻译了《反杜林论》。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马列著作,把“监狱当学校,法庭变讲坛”。他参与领导绝食、越狱斗争,并运用巧妙秘密的方式写信给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汇报狱中斗争情况。周恩来看后曾给予很高的赞誉:“谦初同志的斗争意志很坚强,值得同志们学习”。1931年4月5日,与邓恩铭等22人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1960年3月将其遗骨迁葬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