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稷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社稷坛汉语拼音:Beijing Shejitan;英语:Beijing Shejitan),中国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社(土地神)和稷(五谷神)的场所。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南门内,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简介

  社稷坛正门设在北面,入正门为戟门和拜殿,再南为社稷坛。戟门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坛为汉白玉石砌成的三层方台。上层每边长16米,高近1米,四面台阶,各有四级台面铺五色土,中黄、东青、西白、南红、北黑,以象征五行。中层每边长16.8米,下层每边长 17.8 米。坛台中央埋设“社主石”。坛四周围绕矮围墙,每面有棂星门一座,围墙四边各按方位饰以四种不同颜色的琉璃砖瓦。

历史沿革

  社稷坛建于永乐十九年,一直作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的场所。清帝退位后,社稷坛闲置疏于管理,守坛的人在坛内饲养猪羊,许多地方被用来种植苜蓿作为饲料。

  1913年民国政府接管了社稷坛,开始募集捐款,准备将其辟为公园。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对普通民众开放,称中央公园,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之一。公园开放前,短时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修,开辟了面对长安街的正门,凿开了东坛门的围墙,修成了月亮门的样式。1915年以后,又在园中添建了河塘、叠石和其它建筑,社稷坛的戟门也被改为殿堂。

  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在园内的拜殿。1928年改中央公园为中山公园。在辟为中央公园后,除保留社稷坛外,先后营造了松柏交翠亭、格言亭、蕙芳园等景观,还把习礼亭、兰亭八柱亭、保卫和平坊及河北大名古刹的宋代石狮移入园中,园中还安放了多块清代宫苑中的名石。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改为北平公园,10月后又改成中央公园,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中山公园的名称,沿用至今。

  1988年中山公园被中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