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王安石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12月11日 (五) 12:56童童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北山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诗题与背景:

  《北山》是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

北山:即王安石晚年寓居的钟山,南京市东的紫金山。南朝周颙曾隐居钟山,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假钟山为名揭露周颙伪隐以沽名位,斥令绕道而行,因又称钟山为北山。 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

这首诗反映的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一、二句写北山河塘绿意浓郁,景中含情,表达出转战对春光的喜爱之情;三、四句写作者仔细地数着落花,慢慢地寻觅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细节描写中表现出心情的闲适。

《北山》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反映的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一、二句写北山河塘绿意浓郁,景中含情,表达出转战对春光的喜爱之情;三、四句写作者仔细地数着落花,慢慢地寻觅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细节描写中表现出心情的闲适。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在春天到北山游玩,为这雨后落花飘飘点点的美景所陶醉而流连忘返,就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在春天到北山游玩,为这雨后落花飘飘点点的美景所陶醉而流连忘返,就写了这首诗。

逐句释义: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北山输送来绿水,横塘水涨,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水满盈溢,波光粼粼。
  输绿:形容涧水向下流灌。输送绿色。
  陂(bēi):池塘;池塘的岸。
  直堑:直的水沟。
  回塘:弯曲的池塘。
  滟滟(yàn yàn):形容蓄水丰满,水盈溢的样子。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我)细细数点落花因而坐得很久,又起身慢慢地寻觅芳草,所以回去也迟了许多。
  得归迟:可以晚些回家。言外是说,反正回家也是闲着。


作品赏析:


《北山》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反映的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一、二句写北山河塘绿意浓郁,景中含情,表达出转战对春光的喜爱之情;三、四句写作者仔细地数着落花,慢慢地寻觅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细节描写中表现出心情的闲适。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在春天到北山游玩,为这雨后落花飘飘点点的美景所陶醉而流连忘返,就写了这首诗。

这是王安石罢相之后,初到金陵时的作品。这时,王安 石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一方面,他刚从凶险莫测的官场中 解脱出来,欣喜之情,隐然可见;另一方面,他推行的新法在 中央和地方一再受阻,即便是急流勇退,他的神经也不时地 为政治风云所牵扯,因此在闲适之中难免有几分躁动和不 安。《北山》这首七绝便比较含蓄地表现了他这时的心情。

       我们先来看诗的前两句。“北山”即南京的钟山,又叫紫 金山。作者以这两个字命题并开头,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 巧妙地点出了自己写这首诗时特有的心情和处境。当时,王 安石刚刚罢相,知江宁府,来到南京。当然,他这次罢相,是 主动要求解除职务的结果。但这对于一个颇有抱负和作为 的政治家来说,毕竟不完全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因此,他 伫立在一个池塘边,久久地凝视着从北山上流来的绿水不 断地注入池塘,而池塘里的水又不断地注入旁边的直沟渠 和弯弯的回塘里……作者在想什么? 从“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的诗句里似乎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他既像 是抒写自己喜爱大自然的感情,又像是在惜春,感叹人生易 逝;既像是对往事的默默回忆,又像是用“北山”输来的绿水 来洗涤自己的灵魂,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总之,作 者此刻是在沉思,是在静默中忘掉世俗的纷争和烦恼,是在 静默中医治自己心灵的创伤。因此,诗的前两句表面看来似 乎是在写景,但实际上却是言情,只不过这“情”被作者隐藏 得很深,不易被人们察觉罢了。 
       诗的后两句“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粗粗 读来,似乎比较简单,它无非表现了作者一点伤春惜时的感 情。但令人奇怪的是:一个久居相位的台阁重臣,为什么突 然间竟有了红颜少女那种对花落泪,见月伤心的感情? 另 外,从字面上讲,既然时已“落花”,必然芳草萋萋,何需作者 “缓寻”?更何况前文有“输绿”之句,说明此时绝不是冰雪消 融的初春。因此,所谓“细数落花”,固然有可能是作者对眼 前景的描写,但它更主要的是用“落花”来比喻自己已经逝 去的年华,在“细数”中缓缓地追寻自己人生的步履,而“缓 寻芳草”,则更主要的是隐含着自己对未来生活的追求。明 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对“北 山输绿涨横陂”的重复动作那样感兴趣,同时对他之所以要 “坐久”“归迟”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此诗所抒之情,在闲适优游中深蕴着无聊苦闷。集评中倪、许二先生所说甚中肯。诗人的深刻用意须细加品味方能体悟。王安石喜点化前人诗语,用以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与前人近似情景,此亦犹如诗的活用典故,可扩充、加深诗味,固然不能一概视为模拟、抄袭。但问题是:当诗写成后,发现与前人诗句暗合时,究竟应采取什么态度?从艺术创造贵在创新这一点看,最好是继续斟酌,锤炼,力避前人,创造出完全崭新、独特的意象、意境。就这个角度看,这首七绝虽不失为佳作,但后二句与唐人诗句太相近,已落第二乘。

王安石的绝句,最喜欢将自然界景物拟人化,让万物都赋有生机活力,带有感情色彩,这首作于晚年写钟山的诗前两句也是如此。


诗中的北山本是无情之物,但春天到来,万物萌生,山上一片浓绿,映现在满陂春水中也是一片绿色,似乎是山主动地把自己的绿色输送给水塘,又随着春水上涨,仿佛要把绿色满溢出来;水,也很多情,或直,或迂回弯曲,以种种秀姿,带着粼粼波光,迎接着山的绿色。这联诗,把绿色写活,特别引人注目。王安石擅长写绿,除“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类脍炙人口的句子外,又如“两山排闼送青来”,也状出颜色的流动,与此诗创意仿佛。

山有情,水有情,人亦有情。诗人面对着这诱人的山水,留连忘返。因为心情悠闲,坐了很久,以至于仔细地观察着花朵飘落,默数着一朵,二朵……坐够了,回途饶有兴趣地寻觅着芳草,滞留了多时,回家已经很晚。这两句,通过数花、寻草两个动作,很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淡寂安闲的心理。


诗前两句纯是景语,写得细腻工巧;后两句纯是情语,写得纡徐平缓。写景时,注意了色彩的渲染,把静态写得仿佛飞动起来;写情时,通过客观叙述,刻画主观情绪,境界全出,把动态写得平静之至。诗全首用对,在整齐中同时富于变化。如三、四句,出句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坐久了,心情很闲适,所以数起了落花;对句先写因后写果,因为寻芳草,所以回去晚了。内容与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诗便以其鲜明的特色为广大诗家所喜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两句历来被评家关注,宋吴开在《优古堂诗话》中认为徐俯诗“细数李花那可数,偶行芳草步因迟”有窃取王安石诗的嫌疑。



名家点评:

  宋·叶石林:“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之初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皆经隐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石诗诗话》上)

  宋·曾季狸:“荆公绝句云‘细数’云云。东湖晚年绝句云:‘细落李花那可数?缓行芳草步因迟。’自题云:荆公绝句妙天下。老夫此句,偶似之邪?窃取之邪?学诗者不可不辨。予谓东湖之诗,因荆公之诗触类而长,所谓举一隅三隅反者也。非偶似之邪,亦非窃取之。”(《艇斋诗话》卷一)

  宋·吴可:“‘细数落花’、‘缓寻芳草’,其语轻清。‘因坐久’、‘得归迟’,则其语典重。以轻清配典重,所以不堕唐末人句法中;盖唐末人诗轻佻耳。”(《藏海诗话》卷一)

  宋·吴曾:“盖本王摩诘‘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 (《过杨氏别业》)而其辞意益工。”(《能改斋漫录》卷八)

  宋·胡仔:“《三山老人语录》曰:欧公‘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与荆公《落花》诗联皆状闲适,而王为工。”(《苔溪渔隐丛话》前集二十三)

  宋·赵章泉:“荆公《北山》诗绝句云:‘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知诗者,于此不可以无语。或以小诗复之曰:‘谁将古瓦磨成砚,坐久归迟总是机。草自偶逢花偶见,海沤不动瑟音希。’章泉曰:此所谓可言诗已矣。”(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二引)

  宋·张表臣:“王临川诗云:‘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此与杜诗‘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陪素金吾花下饮》),命意何异?”(《珊瑚钩诗话》卷二)

  吴开《优古堂诗话》:“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荆公晚年闲居诗云‘细数’云云,盖本于王摩诘‘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而其辞意益工也。”

  吴可《藏海诗话》:“‘细数落花’、‘缓寻芳草’,其语轻清;‘因坐久’、‘得归迟’,则其语典重。以轻清配典重,所以不堕唐末人句法中,盖唐末人诗轻佻耳。”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三:“以闲适为胜。”

  刘逸生:“宋元以来,有些诗评家往往把两个诗人表面相同或相近的字眼拿来互相对比,硬指某人抄袭某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创作实践的。诗人触景生情或借景情,他着重的是当前的情和景;当前的情景是这样,他就按照这样来写他的诗。至于古人的诗句,因为读得多了,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出现;这种潜意识通常是本人不自觉的,但又会在潜移默转中影响诗人的构思。因而有些句子完成以后,不期而然的会同古人在某些方面有些暗合。这不是抄袭,更非有意。……‘坐久落花多’、‘芳草独寻人去后’或其他近似的句子,很可能在他(王安石)的潜意识里暗暗出现,他也许多少感觉到,也许仍然不自觉,但终究来说,他是写自己的诗。”(《宋诗鉴赏辞典》第254页)

  倪其心、许逸民:“王安石革新,经历搏斗,未竟而遭挫折,罢相闲居金陵,无所事事,无所用心,表面显得优闲自得,从容自若,内心是无聊苦闷的。这诗便是抒写这样的心情处境。前二句欣赏春水。涧水输绿,生气蓬勃,塘水滟滟,妩媚从容。诗人仿佛心情满意。后二句惜花探芳。一瓣瓣地数,一步步地找。诗人神态诚为舒闲。然而稍加寻味,便可体会诗人的构思用意不止于此。全诗在观水、惜花、探芳的题材结构中,含蓄着往事,此时,前景的感慨惆怅,抒发着时光消逝、志业末竟、期望复用而不遇的苦闷,用意可谓深刻。”(《宋人绝句选》第60页)

  金性尧:“陈衍《宋诗精华录》云:‘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北山》诗亦其一例。”(《宋诗三百首》第103页)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