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朝民歌,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民歌。歌词有的是用汉语,有的是用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后被译为汉语。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传世的约六十多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以《敕勒歌》最为著名。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如《木兰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婚姻爱情生活;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如《敕勒歌》)。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为主,也有七言四句的气绝体和七言古体及杂言体,对唐代的诗歌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特点

  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最显著的特色。这和北方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北方没有南方那样繁密而多彩的植被、曲折而湿润的水网,景观缺乏细部的变化。然而大自然在这单调之中,充分显示出它的严峻、崇高、阔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大会注意细微的东西,目光总是被引向高远之处,看到的是巨大的世界。久而久之,人的心胸也就随之扩展,形成粗犷豪迈的性格。

  其次,北朝民歌大多出于当时的少数民族,他们原来都是以游牧为生的,社会结构又有军事化的性质。游牧生活不像农业生产那样安定,那样井然有序、有耕耘必有收获,而是充满了变化和风险。各部落之间,也少有文化礼仪的虚饰,谁有力量谁就去征服。在与自然、与敌手的严酷斗争中,造就了民众的强悍气质,他们不会喜爱南方人那种温柔缠绵的歌。

  南朝民歌是城市中的歌,是酒楼和贵族宴会上由歌女们演唱的风情小调,北朝民歌却是在多种多样的生活中产生的。有些题材,如战争生活、北地风光,在诗歌中表现出来,自然就有一种不同于南方歌谣的气象。就如庾信王褒等人到了北方,即使单纯写景的作品,也比原来在南方之作来得雄壮。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