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9月1日 (二) 16:41大猫咪组42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北青萝

唐·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北青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颈联写诗人黄昏时才寻到僧人,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尾联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北青萝:山名,在王屋山中。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李商隐曾有一段玉阳求仙学道的生活,在山中访问僧人的途中时,忽悟弹理之事时,于是作下了这首诗。


逐句释义: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
  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崦(yān),指日没的地方。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
  寒云路几层:指路径高而幽曲。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独敲:应孤僧。
  初夜:夜之初,指黄昏。
  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这里指僧寺中的铜乐器。
  一枝藤,指诗中孤僧用的手杖。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宁:为什么。


作品赏析:



因为访的是孤僧,所以诗中也用独敲、一枝、人何在等词眼。第七句的微尘,其实也与孤僧相照应。要说此诗有什么特色,那就是既单纯又多样统一,能够为主题创造出气氛。


诗是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写黄昏时才寻到;末联是抒发感慨。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何在”等点出“孤”字来。最后两句,以“微尘”照应“僧”字,处处紧扣题意,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首联“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颔联“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人何在”,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山路入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一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方家妙笔。



颈联“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经过千回万转,诗人终于找到了茅屋,见到了孤僧,颈联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初夜”二字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独”字与次句的“孤”字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可见其对佛的虔诚。诗人此时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此中再无红尘之困扰。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走进茅屋,与之交谈,对交谈的情状仅用“闲倚一枝藤”五个字概括,却内蕴丰富。僧人所“倚”,仅此而已,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见;难得的是僧人那份“闲”态,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




尾联“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而已。诗人领悟了这个道理,表示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众心净虑,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综观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诗人先写出访,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诗人先将笔墨集中在探访之上,描写僧人居住状态的孤独。用“独敲”一联勾勒,“独”字和“一”字均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孤”字。用“闲”字写出佛家对红尘物欲的否定,突显出诗人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将爱憎抛却,求得内心的宁静。最后写诗人访僧忽悟禅理之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此诗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名家点评:

  清·姚培谦:结茅西崦,在落叶寒云之外,可谓孤绝矣。清磬深宵,老藤方丈,静中是何等境界。而一微尘中,吾犹以爱憎自扰耶。(《李义山诗集笺注》)

  清·纪昀:三、四格高。末句“吾”字乃“君”字之讹。(《李义山诗集辑评》)

  清·何焯:“‘独敲初夜磬’,写‘孤’字。‘初夜’顶‘残阳’来,而‘路几层’亦透落句,不惟回顾‘孤’字,兼使初夜深迷离如睹。”(《义门读书记》)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7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8


试题精选: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1—约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际含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5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