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域成矿学汉语拼音qū yù chéng kuàng xué),(regional metallogeny),介于矿床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之间的一个研究领域,是在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背景下,研究矿床的形成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是进行成矿预测和普查找矿的理论基础,也为矿产资源评估和国土规划提供重要基础资料。研究成果常以区域成矿图或成矿规律图来表现。基本任务是在总结区域中各类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区域成矿规律,即各类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和成因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历史。②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即区域中成矿元素的丰度、分布及其在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的迁移活动历史和富集趋势。③构造控制。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对沉积盆地、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有关矿化的控制作用。④岩浆活动。是成矿的重要动力,也是矿质的重要来源。研究区域中岩浆活动时代、岩浆岩类型、岩体构造、岩石化学及对成矿的控制等。⑤地层控制。既有地层控矿含义,又有时间演化意义,对沉积矿床和沉积变质矿床更为重要。还涉及地理、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⑥岩相和建造条件。岩相和建造是在一定地质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组合(系列),包含了含矿岩系和主要矿体。进行岩相和建造分析,可以了解岩石和矿石间的成因联系,例如,镍、钒、金、铀等矿产常产在黑色岩系中。⑦岩性控制。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如夕卡岩矿床常产在碳酸盐岩中,脉状矿床常产在铝硅酸盐岩中。⑧剥蚀深度控制。矿床形成后的区域剥蚀程度,影响矿床的埋藏深度和保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