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崖石窟造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千佛崖石窟造像,亦称“神通寺造像”,唐代开凿。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东北白虎山腰,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北总长65米。原有大小造像220尊,现存210尊。造像题记43则,其中有纪年者10则,包括武德、贞观、显庆、永淳、文明5个年号,另有5则是后人的题名或重修题记。造像主要集中在千佛崖的南半部,多为坐佛。

  南端第一窟,是南平长公主显庆二年(657年)造像窟。内刻坐佛一躯,面型丰满,清秀安祥,口角眉梢微露笑意,衣纹细密,刀法流畅。是公主南平为其父太宗李世民祈福所造。其夫刘玄意,时任齐州刺史,亦于显庆三年(658年)造像一龛,位置在千佛崖中部偏南处,佛像有造像题记一则,并刻有竹节状门楣,外有力士、狮子守护,龛内佛像一尊,垂腿而坐。

  南平造像窟往北,依次有二大窟,为显庆三年(658年)和贞观十八年(644年)造像窟。显庆三年窟内大佛,面容丰满圆润,为僧明德所造,窟内壁上还有一些零星小佛龛。贞观十八年窟内有两尊大佛,亦为明德所造,脸形上广下收。窟内上方及左右侧,罗列许多小窟和佛龛,是千佛崖造像最丰富多彩之处。

  贞观窟稍北石壁上,有武德时期僧沙栋造像记一则,惜剥蚀太甚,斯时造像已难以确认。

  中部悬崖,有一群体造像,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共35尊。

  北部造像稀疏,最后是两座大窟。南面大窟迎门两尊大佛像,北边像高2.8米,南边像高2.65米,系唐太宗第十三子赵王福所造,题记云:“大唐显庆三年行青州刺史清佛弟子赵王福,为太宗皇帝敬造弥陀像一躯,愿四夷顺命,家国安宁,法界众生,普登佛道。”四周佛像19尊,有刘操、王玄亮等题记。窟门中间石柱上的小型造像和题记,为永淳二年(683年)当地民众史同、王方等百余人因天旱祈雨所造。

  北端最后大窟,造像6尊,正中大佛高2.65米。千佛崖石窟约在唐初开凿,高宗时达到最盛期,至睿宗时已近尾声。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