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科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卧科寺
卧科寺
卧科寺:大经堂
卧科寺:护法殿
卧科寺:弥勒殿
卧科寺:保安下庄村的祭祀文化

  卧科寺,藏语称“托加扎西群培朗”,意为“卧科吉祥宏法洲”。位于同仁县城东北15公里的保安镇下庄村的背侧山坡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 ,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安多政教史》称之为“托加噶尔”,与年都乎、郭麻日寺、尕沙日寺并称为“四寨子寺”,有第一世全都堪布初建。据当地口传,该寺初建在今保安城内,清代因筑城而移建于现址,二世全都堪布曾创建时轮学院,并建立了法会跳欠制度。

  据同仁县委统战部1957年统计资料,当时有经堂1座60间,小佛堂1座6间,僧舍418间,建筑总面积约62亩,寺僧51户170人。全寺有水旱地12. 07亩,牲畜25头,水磨2盘,寺存现金1万元,小麦、青棵约8万斤,僧人私有牛30头,马24匹,耕地5.44亩。据1955年统计资该寺全年布施、放帐、地租、水磨、出租牲畜等总收入 30395.7元,总支出12250元。寺僧收入悬殊,较富裕者36户82 人,均全年收入485元;贫困者11户19人,人均收入100余元,该寺于1958年拆毁, 1983年批准开放,重建大经堂55间,舍19院95间,现有寺僧40人(内完德20人)。

  该寺于1958年拆毁,1983年批准开放,重建大经堂55间、弥勒殿、护法殿等,僧舍19院95间,寺僧40余人。   

  寺院所在的保安下庄和附近什哈龙村群众为其主要信仰者。   

  寺僧以禅修、密宗为主。据说护法殿内护法神威力最大,又以法师法力高深神秘而著称。

藏药名医  

  因为在药王山下,故多出名医,以医养寺是当今一大特点。该寺著名的藏医,78岁的周先卡喇嘛已从医60多年,用藏药治疗肝硬化、乙肝、胆、胃病等有特效,远近求医人络绎不绝。来求医问诊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来自成都、西藏、云南和本省的病人天天排长队。周先卡医生为穷苦人义务诊病,连药费也不收,可谓德艺双馨。   

民俗活动   

  念活经是护法神殿前最热闹和有特点的场面。秋冬农闲季节,由人出粮出钱在寺里请喇嘛念经,为施主在生时祈福增寿,故叫念活经,据称比死了念经更实际有益。其中一项善举是请全村人吃一天斋饭。下庄共六百多口人,全部集聚在殿前广场上,席地而坐,愉快地吃着大锅饭,早上喝奶茶吃油饼,不论大人、小孩,1人5个大油饼、2个疙瘩酥油,吃不完的就放存背篓里带回家。所以场边出现了一排排放油饼的背篓阵,煞是有趣。   

  护法殿侧的大厨房里粮食堆成小山,2米盲径的大铁锅翻腾着奶茶白浪,几个帮厨进进出出提着奶桶为满场人添奶茶。施主面带喜色,为家里老人做功德善举,有尽孝道的满足。念活经的日子专挑村人最齐全的时间进行,一般放在节假口,以便学生,在外工作的人都同来参加;有病不能到场的也由家人带一份回去,反正要全村人都能分享。连吃带拿之余,施主还要给每人发新钱,表示谢意。   

  晚饭吃米饭或面条,同样热闹非凡。在进餐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带头念经文,一领众随,声音嘹亮动听。既祝福施主,也祝福全村人平安。进餐时没有一人大声说话,仿佛默默地领受施主的招待,为主人尽心祈祷。就在这悦耳的经声中,邻里间的友情在增加,不愉快的过节在清除。这样,每年都有二十来家,一个冬天的礼拜日不断地举办着如此功德善事。虽然一次要花几千斤粮食,上万元票子,却赢得了施主满足,全村齐乐。   

  这当中,寺内的喇嘛也在经堂里敲着法鼓按规矩阵阵地念着平安、祝福的经文,而施主也从早至晚日隔性地跪存佛像前,虔诚地领受祈祷和佛光的润泽。趁此机会村里人也将宝瓶封装上八宝,放在经堂罩开光,然后拿回家供在佛堂前,永远存放。据说这开过光的宝瓶,可以为全家招财进宝,发家致富。

藏乡“六月会”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保安下庄村举行盛大的“六月会”活动,该村的“法师”是热贡地区非常有名的。这里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祭祀活羊的仪式,是热贡地区唯一保留这种祭祀山神活动至今的村庄。该村“六月会”在整个热贡地区是保存最为传统、最完整的。最有特点的就是插口签和背签两个仪式,用自己的身体祭祀神灵,场面非常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