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导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反坦克导弹:霍特导弹结构示意图

  反坦克导弹汉语拼音:Fantanke Daodan;英语:Antitank Missile),用于攻击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导弹。与反坦克火炮相比,反坦克导弹的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能好,可从地面、车上、直升机上和舰上发射,命中精度高,破甲威力大,射程远,是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反坦克导弹按发展与研制年代和技术水平,大致可分为采用有线手控制导的第一代产品、采用有线半自动制导的第二代产品及采用寻的制导的第三代产品。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大多为20世纪50~60年代的产品,多适合于单兵或班组携带发射。通常采用目视瞄准和跟踪、三点法导引、手动操纵,由导线传输指令。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多为60~70年代的产品,通常采用光学瞄准与跟踪、红外测角、自动生成指令的半自动有线制导方式,也有的将有线传输改为激光、红外或无线电指令传输。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以改进导弹战斗部威力为目标研制了第二代的改进型。此类导弹大都增大了战斗部口径,采用高能装药的双级串联聚能破甲战斗部。如中国的AFT09重型反坦克导弹等。

  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多为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产品。其技术特点是多采用寻的制导“发射后不管”,自动导向目标。该类导弹一般都具有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特点。

  反坦克导弹主要由战斗部、动力装置、弹上制导装置和弹体组成。通常采用聚能战斗部,利用爆炸的聚能效应所产生的高温、高速金属射流来穿透装甲,破坏坦克内部设备,杀伤乘员。采用高能炸药和双级串联聚能战斗部,可提高金属射流的侵彻效率。有的反坦克导弹采用高速动能穿甲战斗部,以提高破甲威力。反坦克导弹动力装置一般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以保证导弹相应的飞行速度和射程。弹上制导装置是导弹制导系统的一部分,由弹上控制仪器、稳定装置和执行机构等组成,其作用是将导引系统传来的控制指令经综合、放大后,驱动执行机构,从而改变导弹飞行方向。采用寻的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其制导系统全部装在弹上。弹体一般由弹身、弹翼和尾翼组成,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通常由轻合金或复合材料制成。

  进入21世纪,反坦克导弹不断改型,采用新的制导技术,向精确化、自动化、全天候作战方向发展;力求形成重型与轻型,远程、中程与近程相结合的反坦克导弹体系;多用途反坦克导弹、敏感子母弹、远距离攻击集群坦克的反坦克导弹等也在研制或装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