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变态汉语拼音:Biantian;英语:metamorphosis),在有些动物的个体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上经历阶段性剧烈变化的现象。如有些器官退化消失,有些得到改造,有些新发生出来,从而结束幼虫期,建成成体结构等。

分类

  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类中都有进行变态的种类,在脊椎动物中变态仅见于鱼类和两栖类。通过变态,不仅动物成体形态建立,同时其生理特性、行为、活动方式和生态表现都与幼虫期有显着差别。变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简单类型

  如节肢动物中对虾类的各幼虫期都经过多次蜕皮。它们之间的形态差别主要表现在体区分化程度、体节自前而后出现的数目、以及附肢对数多少的不同等。

  昆虫类的变态

  其多样化在动物界突出,可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

  ①不完全变态。变态都历经若干在形态上前后相差不大的幼虫期而无蛹期,如东亚飞蝗。

  ②完全变态。如家蚕由卵中孵出的幼虫,通常称蚕儿,一般经4次蜕皮后进入末龄期,吐丝结茧之后再经蜕皮而化为蛹。蛹羽化后为蚕蛾。蚕儿、蛹、蚕蛾三者不但形态极不相同,在行为、生理和生态方面也颇不相同。蚕儿是营养阶段,蛹是体内组织重建和器官新生的阶段,蚕蛾是进行生殖活动的阶段。

  脊椎动物变态

  八目鳗是常被提到的例子。由其卵子育出的幼虫叫七鳃鳗幼虫。此幼虫与成体形态不同处:中鳍是连续的 ,上唇半环形、未形成口漏斗以及眼和脑都很小等,这些都属于变态的主要内容。

  无尾两栖类

  蟾蜍青蛙的幼虫期称蝌蚪。由此期进入成体要经过尾部退化、四肢出现、角质齿退化、口变宽、外鳃消失和肺的生成等。

  有尾两栖类

  蝾螈的变态,主要表现在鳃的消失和肺的生成。不过有些种类的鳃仍可保留到成体,这种现象称为幼态持续。在某些有尾两栖类中,随着发育的进展还需要变换生境,如Diemictylus viridescens的早期幼体生活于水中,可是当生长达到一定阶段时不仅形态发生变化,而且还要迁移到树林下铺有落叶的地上生活,可达数年之久,最后再回到水里变为成体。上述改变生境下的发育阶段称为外出幼体。鉴于此种幼体必然在生理上出现适合新生境的变化,所以其经历的变态称为次级变态。

基因病变

  指的是人或动物的身体组织中,产生不正常的病变和变异,如“变态反应性鼻炎”。

心理变态

  指的是人的心理的一种有别于常人的不正常的心理变异的状态,如嗜杀、自虐等,有时也用于专指性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