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美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希腊美术(ancient Greek art),公元前12~前1世纪希腊本土及其附近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的美术。古希腊美术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荷马史诗时期(前12世纪至前8世纪)、古风时期(前7世纪初至前5世纪)、古典时期(前5世纪至前4世纪初)和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叶至公元时代),希腊化时期是古希腊美术向东方传播并与东方文化融合的时期。古希腊美术被尊崇为西方古代造型艺术的典范,其影响遍及欧洲和世界各地。

建筑

古希腊的城邦注重公众活动,人们都在露天的广场上进行政治和宗教的集会以及商业、体育、娱乐等活动。现存的建筑物遗址主要是神庙、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其中尤以神庙为城邦的重要活动中心。见古希腊建筑

雕塑

希腊雕塑的整个发展时期长达1 000年左右,主要可划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

古风时期

科雷和库罗斯雕像 图1

作为古风时期的希腊雕塑,通常是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当时的人像雕塑大都为直立的形象,男像称库罗斯,女像称科雷,造型手法比较生硬。到公元前6世纪,雕塑在人体和动态的表现上都更为自由而富有生气。除了单个直立的雕像之外,还出现了具有更多动态或某种情节的雕塑作品,如《荷犊男子》(约前570)。这一时期的许多雕像面部都呈现一种“古风式的微笑”。

古典时期

海神波塞冬铜像 图2
尼凯女神像雕塑 图3

具有强健的体魄、昂扬的精神和典雅优美的造型,是古典时期希腊雕塑的共同特色。这是希腊各城邦在战胜外族的入侵和建设自己强盛国家的年代中,对英雄人物的理想化的体现,同时也形成了与此相应的审美规范。

古典时期较早的两件重要作品,是德尔斐的《驭者铜像》(约前470)和优卑亚附近海中发现的《海神波塞冬》铜像(约前460~前450)。1972年在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的里亚切附近海底,发现两尊古希腊铜像,年代与驭者铜像和波塞冬铜像相近,被视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卢多维奇宝座》是古典时期较早的浮雕名作,因曾藏于罗马卢多维奇别墅而得名,约作于公元前460年前后,包括正面(宝座的背面)和左右两侧三个部分。这座浮雕显然已摆脱了古风时期那种生硬呆板的程式,而充满轻松生动的情趣。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的雕刻是古典时期前期建筑装饰雕塑的重要范例。建于公元前460年前后,东西两面的山墙各有一组雕像。西面山墙雕塑中间的阿波罗的头像为古典时期雕塑中的完美形象的典型。

雕塑家米隆是古典时期较早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活动年代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米隆作品均为青铜,其中最著名的是《掷铁饼者》,被公认为表现人体运动的典范之作。

希腊古典时期雕塑的黄金时代是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在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赞助之下,整修了雅典卫城,建造了堪称希腊古典艺术最高典范的帕提农神庙。卓越的雕塑家如群星灿烂,而其中最卓越的当推菲迪亚斯。菲迪亚斯以制作雅典娜神像和宙斯神像著称。这些雕像多采用黄金、象牙等贵重材料做成,体形巨大,在当时被奉为最尊贵的神像,留下很多文字记载;但这些原作全已被毁,仅从一些钱币图案和小型摹制品上可略窥原貌。菲迪亚斯毕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帕提农神庙的雕塑。

帕提农神庙的雕塑,除了早已被毁的菲迪亚斯用黄金象牙所作雅典娜神像之外,主要有三个部分,即东西山墙上的两组雕像、周围柱廊内的装饰壁带连续浮雕和外墙回檐上的方格浮雕。在东西山墙下面延向两侧的回檐上,是一圈间隔成方格的高浮雕,内容都是拉皮泰人和马人的搏斗。柱廊内侧的装饰壁带为较浅的浮雕,高1米许,全长约160米,现存较完整的约100余米。内容表现向雅典娜献祭的节日游行。除帕提农神庙之外,雅典卫城上还有一些较小的建筑物,也附有精美的雕塑。如著名的厄瑞克透斯的6个女像柱和卫城入口处尼凯殿围栏上的《系鞋的尼凯》浮雕,这两处雕塑制作时间较晚(前420年前后),但其风格与帕提农雕塑为同一体系。

属于菲迪亚斯学派的克雷西拉斯,以制作肖像雕塑著称,他为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所作的胸像(现存临摹品),兼有军事统帅的坚毅沉着和思想家的文雅风度。传为菲迪亚斯门生的雕塑家阿尔卡迈奈斯,以优美抒情的风格见长,他所作《花园中的阿佛罗狄忒》(现仅存不完整的复制品),从轻柔流畅的衣纹中透露出优美匀称的体态。

与菲迪亚斯同时期齐名的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以制作战士和竞技者雕像享有盛誉,著名的《荷矛者》为其代表作。此像原作已无存,现藏那不勒斯博物馆的是罗马时期复制品(发现于庞贝古城)。雕像表现肩负长矛迈步向前的裸体青年,体格强健,具有英武刚毅的气质。这座雕像的身长为头部的7倍,被认为是古典雕塑最标准的体型。公元前5世纪的另一位著名雕塑家派翁尼奥斯,他的一件可靠的原作是奥林匹亚的《尼凯》,又称《飞翔的尼凯》,作于公元前420年前后。

公元前4世纪,进入古典时期的后期。那种庄严崇高、均衡和谐的理想化风格逐渐为更世俗化、个性化的表现所取代。这一时期希腊雕塑的最重要代表是斯科帕斯、普拉克西特列斯和利西波斯。斯科帕斯主要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的中上期,他的作品以表现充满激情的战斗和悲剧性形象为特色,代表作有摩索拉斯陵墓壁带浮雕(前350年前后,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表现希腊人与亚马孙人的激战场面。普拉克西特列斯活动于公元前370~前330年,他的优美典雅和抒情诗般的风格与斯科帕斯急风暴雨式的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普拉克西特列斯最著名的作品是《尼多斯的阿佛罗狄忒》,是为小亚细亚尼多斯神庙所作而得名,很可能是希腊雕刻中第一个完全裸体的女神雕像,在当时曾被誉为最完美的杰作。原作已失,现存梵蒂冈博物馆的是罗马时期的摹制品。利西波斯是古典时期最后一位大雕塑家,据记载他曾作有1 500件雕像,多为青铜,但至今未发现有真迹留存下来。他所作雕像的主要特点是比波利克里托斯加长了人体比例,身长达到头部的8倍,显得更为修长而优雅。

希腊化时期

《垂死的高卢人》摹制品 图4

公元前4世纪末叶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希腊联军远征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印度等地,希腊文化随之传播到所征服的广大地区,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史称“希腊化时期”。希腊雕塑经过古典时期的发展高峰,到希腊化时期,中心移向小亚细亚的西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这时期已很少建造宏伟的神庙,那种庄严崇高的气氛在雕塑作品中也渐趋淡薄,而世俗化的倾向则有所发展。然而在某些杰出作品中,仍然保持着古典时期的精神。

萨莫色雷斯的《尼凯女神像》是希腊化时期雕塑的杰作。约作于公元前2世纪初。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雕像头部、手臂都没有了,而躯体、双翅尚完整(留下部分高2.45米)。

另一件举世闻名的女神雕塑作品是米洛斯的《阿佛罗狄忒》雕像,这件作品因1820年发现于米洛斯岛而得名。从残留的台座铭文推断,属于公元前2世纪晚期所作。这尊大理石雕像被视为表现美神的典范之作。

位于小亚细亚西北沿海的小王国帕加马是希腊化时期的重要艺术中心。公元前3世纪后期,这里的统治者阿塔罗斯一世打败了多次入侵的高卢人,为了纪念这一胜利,阿塔罗斯一世聘请了第一流的希腊雕塑家、建筑师来此制作纪念性的建筑和雕塑。这些雕塑的青铜原作已不存,现在只能见到部分大理石摹制品,其中如《垂死的高卢人》、《自杀的高卢人》等,都以纯熟的写实手法刻画了高卢人失败时的悲剧性形象。帕加马的宙斯祭坛是帕加马的欧迈尼斯二世在公元前180年前后为纪念战胜高卢人的功绩而建造的。

希腊化时期的最后一件重要雕塑作品是《拉奥孔》群像,约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或前1世纪中期,1506年在罗马发现。群像在写实技巧方面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以肉体的强烈扭曲表现精神的极度痛苦,打破了古典审美理想的静穆平衡。

陶瓶画

黑绘陶《阿喀琉斯和埃阿斯玩骰子》 图5

希腊绘画遗存几乎仅见于陶瓶画。希腊陶瓶器形典雅别致,装饰纹样和绘画优美独特,可分为几何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陶、红绘陶、白地彩绘陶等种类。

几何风格

陶瓶画的历史比建筑、雕塑更为久远。克里特–迈锡尼文化衰落之后,制陶工艺在前10世纪又恢复并发展起来,在公元前9~前8世纪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一阶段通称“几何风格时期”,因瓶体上的装饰均为几何形的图案,人和动物的形象也是几何化的。雅典迪皮隆墓地出土的陶瓶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东方风格

几何风格延续了相当长的时期,到公元前7世纪,由于和埃及、亚述和小亚细亚等地的交往不断增多,在装饰艺术上受其影响而出现了所谓东方风格(又称前阿提卡式)。这种风格的特点,是人物和牛羊、狮兽、禽鸟等动物的形象取代几何图案,占据了主要地位,表现手法也趋于写实,如艾莱夫西斯出土的大陶瓶(约前7世纪中期)。

黑绘陶

公元前6世纪进入瓶画艺术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心是雅典周围的阿提卡地区。这时首先出现的是黑绘陶,是在陶土的坯件上用黑色漆釉画出图像,再用线条刻出轮廓和细部,烧成后,器物为红赭色地,衬托乌黑的人物等形象,显得浑厚凝重而有斑斓的光泽。黑绘陶的杰出画家是雅典的艾克赛基亚斯,他的活动年代为公元前6世纪的中后期,作品富有幽默的情趣和诗意,代表作有《阿喀琉斯和埃阿斯玩骰子》、《狄俄尼索斯在舟中》。阿马西斯、普克夏斯均为黑绘陶的知名画家。

红绘陶

公元前6世纪末,出现了用新的画法绘制的陶瓶,即红绘陶。与黑绘陶相反,是在坯件上用黑色线条勾画出轮廓和细部,再把图像以外的底子涂成黑色,而人物等形象中间则留出,烧制后成红赭色。这种方法能更自由地描绘图像,真实感也更强,因而风行于整个公元前5世纪。欧夫罗尼奥斯是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初的重要红绘陶画家,他的作品以笔致细腻、情调优雅为特色。同时期的画家欧西米德斯,画风与前者相近而线条较重装饰意味。另一画家都里斯则以抒情风格见长。公元前5世纪前期,杰出的陶绘画家布赖格斯作品题材和表现手法更为多样。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波利格诺托斯和公元前5世纪晚期的克里奥封,都有精彩的红绘陶传世。

白地彩绘陶

在红绘陶盛行的公元前5世纪中期,同时出现新的画法,即在浅色陶土地上用线条和色彩作画,称为白地彩绘陶。其笔法大都较为简略如写意画,有一种轻盈淡雅的意趣,与浑厚工整的黑绘陶、红绘陶颇不相同。此类作品多画于随葬用的小口瓶,如《献祭的少女》、《弹古琴的青年》等,均为传世佳作。

在工艺美术方面,还有一些小型工艺品,如纹章、钱币、金银饰品、小陶塑等,反映了希腊人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