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理之学

2017年4月9日 (日) 19:10喜马拉雅10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名理之学,中国汉末到魏晋时期以考核名实和辩名析理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潮。对名理问题的研究,始于先秦名家。他们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概念(“名”)之间的关系,概念、名称和实际之间的关系即名实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等。“名理”一词始见于帛书《经法·名理》。按照名号职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人的是非曲直,为“循名究理”或“审察名理”。

  汉末清谈针对汉代选举制度出现的流弊,强调品评人物时要考核名实。这一思潮发展到魏初,渐由对具体人物的评论发展为抽象的人才标准和才性关系的讨论,是为才性之学。才性之学讨论问题强调辩名析理,因而也称为“名理”之学。名理学直接影响了玄学,王弼、郭象研究问题都强调辩名析理。《经法》所讲的“名理”着重于具体人物的考察,而玄学则主要是用辩名析理的方法进行思辨的概念分析与推论,为其玄学理论作论证。

最后修改于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