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骥

  汉语拼音lǚ jì),(1909~2002),中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原名吕展青,曾用笔名穆华、霍士奇、唯策等。1909年4月23日生于湖南湘潭。少年时自学箫、笛、扬琴琵琶等多种乐器。1930、1931、1934年先后3次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修过声乐、作曲理论、钢琴等课程。1932年在武汉参与创建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1933年参加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组织“业余合唱团”、“歌曲研究会”等,积极从事左翼音乐与救亡歌咏活动。1938年到延安,参与筹建鲁迅艺术学院,并先后任音乐系主任、教务主任和副院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副院长、院长,兼东北音乐工作团团长。194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主席,并筹建中 央音乐学院,后任该院副院长。1953、1960、1979年三次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1985年被选为名誉主席及国际音乐理事会名誉会员。吕骥自30年代起开始音乐创作,主要在声乐体裁方面,代表作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武装保卫山西》、《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及大合唱《凤凰涅槃》等。在音乐评论方面,先后发表了《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伟大而贫弱的歌声》、《新情况、新问题》等针对整个音乐运动发展的重要文章。此外,他也重视中国民间和古代音乐的发掘和研究,撰写了《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略论七弦琴音乐》、《从原始社会到殷商的几种陶埙探索中国五声音阶的形成年代》等理论文章。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促进了文化部、中国音协、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单位组织全国力量投入对《琴曲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器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的编辑出版工作。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音乐学科编辑委员会主任。